甘孜日報 2019年01月09日
訪州政協常委、瀘定縣民族醫院院長余平
本網訊 余平,瀘定縣民族醫院院長,瀘定縣民族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楊氏骨傷科研究會瀘定分中心主任,全國中醫藥學會民族醫藥分會理事,四川省中醫藥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州政協十三屆常務委員。
作為一名連續兩屆的州縣政協常務委員,余平時刻牢記政協委員的職責。在他繁忙的工作中,始終不忘初心,把關注民生、愛心救助弱勢群眾、助力脫貧攻堅作為履行委員職責的重要工作與自己的本職業務緊密結合。在同事眼中,余平一直是一個大忙人。
同事們說:“他要么在門診看病、開會、學習、培訓,要么在下鄉看望親戚、扶貧幫扶,要么在參加州縣政協組織的各種視察和調研,他總是這么忙,沒有節假日,每天從上班時間忙到夜幕降臨。”在妻子眼中,他是一個工作狂。妻子說:“他每天不僅要把工作做完,而且還把工作做好,長時間加班是家常便飯”。
在老百姓眼中,余平是能為大家排憂解難的能人。家住瀘定縣冷竹關村的村民楊國芬一家,因為一次意外,讓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失去了主心骨。去年,年輕力壯的兒子因意外去世,兒媳也離家出走,至今仍了無音訊,留下一個8歲的小孫女和一對年事已高的老人相依為命,這讓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跌入谷底。當余平了解到楊國芬的家庭困難后,主動聯系到瀘定縣烹壩鎮寄宿制小學,解決了孩子的就近入學。在得知楊國芬雙腳因病導致殘疾已多年后,余平又聯系瀘定縣殘聯為楊國芬申請傷殘證,經有關部門鑒定,辦理二級傷殘,縣殘聯按月給予生活補助。余平和冷竹關村兩委協調后,為其70歲的丈夫謀得一份巡河員、公路沿途的保潔員的工作,可以在家門口就業,解決了他們一家的生活困難,讓一個跌入谷底的家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余平坦言,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就是要結合自身的崗位,履行好一名基層委員的職責。從2012年至今,他在擔任州政協十二屆、十三屆政協常委和瀘定縣政協九屆、十屆政協常委期間,始終堅持履職盡責、參政議政、積極建言獻策。每一次政協會議,余平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撰寫提案建言獻策,提出建議意見。
據了解,對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他通過撰寫社情民意進行反映,特別是《關于加快推進田壩新區道路及市政管網建設的建議》,被評為瀘定縣第九屆委員會優秀提案,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他的建議得到采納,出現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他始終履職盡責、建言獻策、為民辦事、愛心幫扶;作為一位醫院領導,他始終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始終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專研醫學,正是他的這份執著,這份拼搏的精神,贏得了群眾的好評,干部職工的認可,上級部門的各項嘉獎。本次“兩會”,余平信心滿滿的帶著老百姓的心聲來到會場。他告訴記者,他已準備好了提案,要把老百姓內心深處的話帶到,回去后,也要把大家關心的會議內容帶到。
記者 張磊 張嗥 見習記者 汪青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