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創 2019年10月17日
川報觀察記者 吳曉鈴
10月17日,第七屆成都國際非遺節將在成都非遺博覽園拉開大幕。屆時, 來自86個國家、540余場活動、1100余個非遺項目以及5600余人將共襄盛會。本屆非遺節將免費向公眾開放,有哪些板塊值得期待?10月16日,記者提前探館,一個好看、好玩的盛會即將登場。
展會好看又好玩
17日下午,非遺節現場仍在緊張布置。不過各大展館展品已經琳瑯滿目。在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展展廳,河北的鐵藝畫、剪紙做工精細,貴州的蠟染充滿民族風情。山東根據當地考古出土的器物和傳統制陶工藝,推出了出土文物風的特色工藝品;四川甘孜的羌族大媽則直接把羌族的織布機搬到現場,織出五彩的棉布。面對豐富的非遺展品,就連現場探館媒體也開始列購物清單。在中國民族樂器展廳,京胡、尺八等頗為少見的民族樂器已經開始陳列。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展出的民族樂器包括了拉弦、彈撥、吹奏、打擊四大類共89項,基諾族奇克、納西族速古篤等民族樂器此前均極少走出大山。這些樂器不僅將在非遺節上進行展覽,每天下午展廳還設計了民族樂器制作和演奏體驗活動。在非遺傳統技藝傳承人的帶領下,市民既可以感知“工匠技藝”的奧妙,也可以體驗“吹拉彈打”的演奏樂趣。
在傳統印象中,非遺的表達方式無非就是表演或器物展陳。然而本屆非遺節卻設計了非遺動漫沉浸體驗展,以“跨越千年的相遇”為主題,把非遺+動漫進行了當代演繹。記者看到,大約500平方米的展廳被分為了6大板塊。進門處的“奇思遺想”以巨幅冰幕構建出了無限鏡像的裝置空間,大量非遺作品和以非遺為元素設計的文創精品陳列其間。置身其中,仿佛進入一個虛擬空間。在“時間之書”板塊,24節氣展開時間之書,觀眾只要通過“氣味展覽”裝置,就能聞到麥香、花香。
“本屆非遺節非遺項目多,演出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除了豐富的展品可以讓公眾買買買,現場還會有20支國際傳統藝術表演隊伍、44支國內傳統藝術表演隊伍,每日輪流進行國內外傳統藝術表演。值得關注的是,本屆非遺節國際展演首次對少數民族節慶進行集中展示,將圍繞藏族雪頓節、羌族瓦爾俄足節、彝族火把節、放水節等活動進行集中展示展演。
聚集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文旅融合
本屆非遺節,非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以及非遺聚力推動文旅融合,是兩大展示重點。記者看到,首批十大天府旅游名縣首次在非遺節上集中亮相,占據了展覽入口處的黃金位置。據介紹,非遺節期間,十大天府旅游名縣將舉辦主題展覽,并舉行主題日演出和推介活動,將白龍紙偶、峨眉武術等非遺項目帶到觀眾身邊。
步入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題展廳,面積更是達到了大約5000平方米。工作人員介紹,這是本屆非遺節規模最大的展覽,下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非遺專題展、四川省鄉村振興成果展、發展天府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踐展三個子展覽,將展現聯合國、全國各地非遺助力脫貧攻堅的多種路徑,呈現四川“非遺+扶貧”“非遺+鄉村振興”的非遺新場景。在“非遺扶貧涼山實踐”展區,彝族風情的服裝和銀飾等展品已開始布展。記者了解到,國家文旅部今年2月推動的唯品會四川涼山傳統工藝工作站在西昌成立,彝族服飾、彝繡等國家級非遺項目成為重點。工作站引進先進設計、加強技藝培訓、提升工藝質量,如今已有20款彝繡非遺時尚產品相繼開發和上線,帶動彝繡繡娘就業增收。在非遺節上,這些扶貧實踐的成果將一一進行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非遺節是文旅融合后舉辦的首屆非遺節,因此也將主動探索如何把非遺基因融入旅游。屆時,成都將正式推出10條“非遺之旅”旅游線路和40個非遺項目體驗基地,全省各地28個主題分會場和成都市100余個社區和若干綠道節點、71個非遺傳習所、16家非遺優秀實踐單位、20所非遺傳承基地學校也將與非遺節聯動,通過傳統節日習俗體驗、傳統表演藝術展演、傳統工藝展示、非遺傳習等豐富多彩的動,在全省掀起文旅融合、實踐非遺生活美學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