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五包菜籽寄遺愿 萬千大棚慰英靈

新華社    2019年11月29日

行走在川藏公路318、317沿線,記者不時與滿載著“極地果蔬”、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大卡車相遇。路邊連片的蔬菜大棚和房前屋后大小不一的菜園,讓人不由聯想到68年前修筑川藏公路時的一個故事。

1951年12月10日,一位25歲的解放軍班長在修筑川藏線雀兒山天險中不幸犧牲。戰友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他榮立五次戰功的記功證、一本日記本,以及他進藏前用自己的津貼買的五包菜籽。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要把幸福的種子撒在西藏高原,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在20世紀50年代解放軍修路進藏前,雪域高原上幾乎沒有種植蔬菜。

雀兒山海拔6168米,是川藏公路北線的最高點。時任18軍53師159團3連60炮班班長的張福林,帶領全班戰士負責打炮眼。出事那天,還沒顧得上吃午飯的張福林正在工地檢查巖壁、修正炮眼,突然,一塊巨石墜落下來,砸到他的右腿和腰部。彌留之際,張福林交了最后一次黨費,拒絕了衛生員給他打針:“我不行了,給戰友們節約一支藥吧!”

張福林犧牲后,其生前所在的班被命名為“張福林班”,至今仍駐扎在西藏山南的茫茫雪山間。

戰友們沒有忘記張福林的遺愿,帶著五包菜籽,與藏族群眾一起播種、收獲。

如今,張福林的墓碑靜靜矗立在雀兒山西坡,山腳下,一座新塑的張福林銅像默默望著和戰友們奮斗過的巍巍雪山。

能夠告慰烈士英靈的不只是川藏間交通建設的巨大變化。近年來,通過內地支援和資金、技術、人才的引進,蔬菜合作社和蔬菜大棚在青藏高原如雨后春筍般蔚然成勢。僅四川甘孜州蔬菜播種面積就達28.43萬畝,總產量達到51.68萬噸,品種超過40個。藏區種出來的白蘿卜、小番茄、黃瓜等高品質果蔬在滿足本地群眾需求的前提下,已銷往成都、重慶等地。

新華社記者



  • 上一篇:《金山銀山》走進鵝城
  • 下一篇:州政府與省農信聯社召開交流合作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