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02日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和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四川省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實抓細項目投資工作,以規劃錨定項目、以項目拉動投資、以投資增添動力,推動“六穩”“六保”落地落實,奮力跑出抓項目促投資“加速度”,為全面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支撐。
對沖疫情影響,讓投資唱主角
項目投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推動重大項目建設,關鍵是要選好項目,確保投資精準有效。為有效應對疫情影響,四川圍繞“農業多貢獻、工業挑大梁、投資唱主角、消費促升級”的工作思路,從供需兩側同步發力,充分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拓展內需空間,推動經濟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
四川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前謀劃、迅速行動,密集部署抓項目促投資工作。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多次進行專題研究,召開全省推動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補短板工作會議、抓項目促投資現場會等系列會議,出臺補短板2020年工作方案和推進重點項目復工開工7條措施,果斷組織各類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搶時開展重點項目集中開工。1至5月,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增速比1至4月回升2.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年內首次由降轉增,由1至4月下降1.7個百分點轉為增長5.1個百分點。全省投資呈現逐月回升、加速向好的良好態勢,有力拉動了工業、進出口、消費等其他主要指標持續回升。
聚焦重點項目,讓投資更有效
圍繞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抓項目投資。發揮鐵路、公路、航空等傳統基礎設施的投資主力軍作用,今年以來,新開工天府新區至邛崍高速公路等項目1416個,總投資7142億元;成自宜高鐵、川南城際鐵路、成宜高速公路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基本消除疫情影響,趕上了原定建設進度,預計年內可基本建成。啟動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聚焦5G、工業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聚焦智能交通、新型智慧城市等融合基礎設施,聚焦大科學裝置集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創新基礎設施精準發力,拉動高端要素投入,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儲備“新基建”項目600余個,總投資1.1萬億元。
圍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抓項目投資。落實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推進“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從各區域功能定位出發布局重大投資項目。成都市重點布局代表先進技術發展要求的重大項目,增強對高端要素吸附集聚能力;環成都經濟圈重點推動產業分工有機協作,主動承接成都產能疏解和轉移;成德眉資同城化重點聚焦產業體系、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實施標志性合作項目;川南經濟區主要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發展臨港經濟和通道經濟;川東北經濟區重點建設東向北向進出川綜合運輸大通道,抓好基礎性、民生性、成長性項目布局;攀西經濟區依托礦產、水能和光熱資源,重點培育引進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精深加工項目;川西北生態區重點布局環保、民生、文化旅游項目。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梳理提出支撐經濟圈建設的重大工程項目231個。
圍繞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抓項目投資。支持傳統產業技術更新和改擴建,篩選500個重點工業和技術改造項目,推動存量結構調優,加快實現產業轉型發展。強化新興產業項目的帶動作用,中電科成都產業基地、綿陽京東方第6代線、寧德時代動力電池、遂寧康佳電子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出臺《關于加快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快服務業恢復振興,計劃實施110個現代服務業項目,總投資4037.8億元。2020年,四川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特色產業、能源產業等產業及創新平臺項目381個,總投資2.3萬億元。
圍繞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發展抓項目投資。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重點投向小區水電氣熱、電梯、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健全便民市場、便利店等服務設施。以強化村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補齊農村飲水安全、村內通組道路等短板,篩選補短板項目247個、總投資約2.9萬億元,計劃年度投資約3600億元。加快補齊防疫救治、醫療衛生供給短板,推進公共衛生綜合臨床中心、國家區域西南應急救援中心、轉化醫學研究設施、P3實驗室、高純度醫用同位素藥物基地等落地建設。
用改革破難題,讓投資有活力
創新投資促進機制,破解招商引資難題。聚焦優勢產業行業和產業鏈重點配套企業,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企業500強,實施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園區招商、聯合招商。針對疫情影響下招商人員出不去、投資客商進不來的現實困難,四川策劃開展網絡招商活動,積極推行“互聯網+招商”“云對接”“云推介”“云簽約”等新模式,開展線上展示、供采對接、在線招引等投資促進活動,開辟重點地區經貿人員往來“快速通道”,提升招商對接效率和影響力。今年以來,全省開展400多場次網上招商活動,吸引投資總額超過3000億元。成都市通過線上線下新簽約引進產業化重大項目209個,總投資超5000億元,新批外資企業184家,增長30.5%。
完善投融資機制,破解資金保障難題。搭建銀政企融資對接平臺,組織銀行業金融機構為補短板重大項目建設提供1.2萬億元授信額度。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和產品,積極發行企業債,探索“債貸組合”“投貸聯動”等新模式,盤活信貸存量、滿足項目融資需求。搶先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重點向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大運會、出川大通道建設等項目領域傾斜,加快形成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用好“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基礎設施項目資本金最低比例降低5個百分點”“一升一降”政策組合拳,提高專項債券資金拉動作用,擴大社會資本投資能力。用好抗疫特別國債,減緩疫情造成的沖擊。召開全省融資對接會議,推介省市縣重點項目1392個、融資需求5388億元。
深化“放管服”改革,破解投資環境難題。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聚焦投融資領域推進流程再造,將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全流程壓縮至100天以內。出臺《關于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的指導意見》,上線運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推行“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并聯審批、協同監管、聯合驗收”。深入實施“營商環境指標提升”專項行動和“疏解治理投資堵點”專項行動,認真落實國家為企業新增減負、降低工商業電價、社保費“減免緩”等政策,1至4月,辦理減稅降費586.2億元,同比增長15.7%,其中新增減稅降費142.9億元。
強化保障措施,讓投資快落地
強化項目調度。實行重點項目省領導牽頭推進機制,2020年全省773個重點項目中,有119個明確了牽頭的省領導。推動重點項目協調調度常態化,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協調解決全省重點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重點項目加快推進。
強化項目督查。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定期通報全省重點項目推進和投資運行情況,建立“紅黑榜”,對推進有力的上“紅榜”通報表揚,給予審批權限、用地指標、資金獎補、環境容量等方面政策激勵;對進度滯后的上“黑榜”,“扯袖子”“打板子”,倒逼查漏補缺、整改提升。
強化項目聯動。加強統籌協調、協作聯動,強化發改、經信、財政、審計等重點職能部門的銜接溝通,形成抓項目促投資工作合力。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和政策舉措,分區域分行業制定項目準入標準,創新“增存掛鉤”激勵辦法,吸引更多好項目好企業落戶四川。壓緊壓實領導干部責任,明確“抓項目是本職、不抓項目是失職”導向,強化項目意識,聚焦項目建設,大力營造“圍著項目轉、盯著項目干”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