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0年08月28日
優勢互補,創新打造“三張名片”
□川報記者 雷倢 蔣君芳
會展業已成為衡量城市品牌重要指標之一,成渝聯手共建會展產業,不僅是提升兩地城市品牌的新途徑,更是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第四極的重要力量。8月25日,在2020成渝地區會展業創新發展大會開場前,重慶會展協會秘書長牟震忙著與成都的老朋友們寒暄。“其實,兩地會展企業的交流已有10多年了,抱團發展有很深的基礎。”
在他看來,這是一場老朋友的聚會。老朋友相聚,會碰撞出怎樣的新火花?
兩地會展業發展勢頭強勁
近年來,成都不僅提出建設國際會展之都,在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中也把會展經濟列為五大新興服務業之首。
2019年前三季度,成都共舉辦糖酒會、創交會、成都車展、第三屆中國西部博覽會進出口商品展在內的重大展會671場,會展業總收入1001.7億元。
去年7月,全球最大的會展集團——英富曼會展集團宣布在蓉設立華西總部,截至去年9月,落地成都的國際合作駐館展會項目20個、國際領先知名會展企業6家。去年,成都也首次上榜2019年亞太地區會議及活動十大城市。
會展業也是重慶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一環。2019年,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各類展覽活動項目82個,累計接待賓客405萬人次。西洽會、“一帶一路”技能大賽、智博會、中新金融峰會等眾多高質量、高規格的展會均在重慶舉辦,其中第二屆智博會4天就吸引近60萬人觀展。
在四川大學旅游學院教授黃鸝看來,兩地在會展業上都有“家底”,但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沒有品牌展會。“廣州有廣交會,上海有進博會。北京有服貿會,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四極,成渝地區也需要有一個品牌展會,這需要兩地優勢互補。”
打造“國際化”“名片化”“綠色化”名片
如何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促進成渝兩地會展業優勢互補?四川國際會議有限公司總經理毛君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成渝兩地合作歷史悠久,2017年四川博覽局協助重慶渝洽會的舉辦就是一個例子。”毛君表示,這種合作是基于成渝兩地在會展業方面有許多相似點和互補性。以產業為例,兩地本來是一家,產業具有一致性,下一步兩地間的合作將圍繞整合兩地現有資源和發揮產業優勢展開。
記者了解到,此次大會共有10個兩地合作項目簽約。其中,四川國際博覽集團有限公司與重慶市商務委員會簽署了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會展業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牟震告訴記者,兩地會展業協調發展的要義在于政府牽頭引導,企業通力合作。“過去我們提到成都會展業就想到時裝展、文化展,提到重慶會展業就想到工業展,這是由兩地的產業基礎決定的。”牟震說,“在當前創新合作的背景下,政府搭建兩地溝通的平臺對于兩地會展業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記者從《成渝地區會展產業合作發展倡議書》中了解到,未來成渝地區會展業將圍繞“國際化”“名片化”和“綠色化”展開。
“國際化”就是利用成渝自貿試驗區優勢,為中西部企業提供跨境貿易一站式服務;“名片化”體現為組建成渝地區會展聯盟,提高區域吸引力和知名度;而“綠色化”,即鼓勵雙城會展企業研發應用3D打印技術等新工藝與裸眼3D技術、AR/VR虛擬等新技術,形成高附加值綠色經濟發展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