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4月15日
甘孜州全力補短板,建設田園牧歌式家園
■ 中國環境報記者 王小玲 通訊員 王琴華
蔚藍的天空、金色的陽光、綠色的草原、美麗的雪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大美天成,是詩意棲居的家園、生靈恒美的凈土。
“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后不是我們夢想中的家園,生活富裕但環境退化也不是我們追求的生活。我們必須善守生態環境保護‘紅線’,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經濟發展。”甘孜州委書記胡昌升在首次全州環保工作大會上明確了甘孜州未來的發展方向。
絕不讓環境問題成為群眾幸福生活的絆腳石
甘孜州自然環境穩定性差,生態易損壞難修復,同時,自然災害頻繁多發,加之人類活動對環境承載力帶來的影響,生態環境面臨嚴峻挑戰。
“生態將永遠成為甘孜州發展的基礎和底色。”通過傳聲器,胡昌升一句樸實的話讓在場的所有人聽到了甘孜州推進生態立州的決心。
胡昌升表示,甘孜州政府將竭盡全力珍惜呵護每一個美的元素,建設田園牧歌式的生態家園,絕不讓環境問題成為群眾幸福生活的絆腳石。
近年來,甘孜州提出了“生態立州、產業強州、科教興州、依法治州、和善安州”五大發展戰略。通過努力,除了生態立州以外的四大戰略均已得到全面部署和科學推進。
如何補齊這一短板,在未來幾年里一步一步實現生態立州?
甘孜州明確了未來幾年的生態環保目標:2014年,重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項目爭取,嚴格控制資源開發對環境的影響;大力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抓好總量減排工作等。
2015年,全面實施生態保護與建設,科學劃定生態紅線,保障生態安全;加強生態保護與治理,維護兩江一河安全;加強環境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環境條件;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等。
2016年,重點發展提升生態產業,全力推進全域旅游;有序開發綠色能源,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推進飛地工業園區建設等。
確保生態紅線不被逾越
“堅持‘生態優先、適度開發、善守紅線’的原則,量身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盡快研究制定《甘孜州資源開發環境管理辦法》和《甘孜州環境保護屬地管理辦法》,堅決遏制環境違法行為發生,確保生態紅線不被逾越。”胡昌升的話擲地有聲。
甘孜州對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生態脆弱區不宜勘察的探礦權,將用3年—5年時間按國家相關政策逐步消化退出。同時,加大對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環境監管力度,以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運行情況、重點污染源的環保設施設備運行情況等為重點,適時進行專項檢查,堅決維護生態環保法規的嚴肅性。
有退有進,有壓有保。在嚴管嚴查的同時,甘孜州鼓勵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特色民族文化產業和特色中藏藥業,提出要走出一條具有高原特色、甘孜特點的生態農牧業發展之路,堅持生態經濟發展、綠色產業富民,努力打造美麗幸福新村,把新村建設成為延續歷史文脈的載體、百姓宜居的美好家園、廣大游客的快樂驛站,給子孫后代留下田園風光和農牧區生活情趣。
同時,進一步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國家加大藏區投入的機會,用3年——5年建成較為完備的垃圾、污水及其他固體廢棄物處理系統。加強農牧區污染防治,大力推進農牧區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推行農牧區環境綜合整治,推進農牧區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
黨委常委會每年至少研究生態環保工作兩次以上
2013年,《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已獲得國家批準,項目總投資達94億元。
“全州一定要以此為新的起點,進一步編制好、申報好、爭取好、實施好生態環保項目。”胡昌升表示。
他具體部署要求,發改、環保、林業、畜牧、水務等部門要立足《甘孜州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瞄準國家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以及四川實施川西北草原生態保護、濕地保護與恢復、水資源保護等生態安全工程,強化與國家部委、省級相關部門的銜接溝通,大力開展環保專項資金項目篩選與申報工作。
各縣要根據自身實際,落實專人負責生態環保項目的對接與爭取工作。例如針對水土流失影響巨大的情況,色達、丹巴兩縣要積極爭取岷江上游水土流失預防保護區項目建設,除康定、瀘定外,其他14個縣要積極爭取金沙江上游水土流失預防保護區項目建設,推動環保政策轉化為環保項目。
各級黨委政府要根據國家制定的環保目標,制定和實施本轄區的環保規劃及有利于環保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各縣對資源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必須深入研究,勇于擔責,切實整治。環保部門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作用,對全州環保工作統一監督管理,嚴格履行污染防治和環保職責,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及時有效治理環境污染。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相互配合、緊密銜接,自覺履行自身的環境監督管理責任。
胡昌升特別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擔負起生態環保的領導責任,各縣黨委常委會每年至少要研究生態環保工作兩次以上,縣委書記每年至少要到現場開展生態環保工作兩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