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觀察 2020年11月30日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五年來,四川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顯著成就?治蜀興川不斷邁上新臺階,又為國家全局做出了怎樣的四川貢獻?今天起,《四川新聞》推出系列報道《巡禮“十三五”》,梳理回望奮進四川的逐夢足跡,凝聚接續奮斗的強大合力。從3萬億到4萬億, “十三五”時期,四川僅用3年時間經濟總量就邁上一個萬億級臺階。與此同時,我省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正逐步優化,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四川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效率變革:抓重點 補短板
兩天前,在成都東部新區,我省四季度173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涵蓋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及社會事業等領域,總投資達8174億元。
省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處副處長 鄭智峰:在擴大我省有效投資上,打響了我省“十三五”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收官戰,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這五年,為擴大有效投資,四川大力實施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補短板”行動,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全部完成;建成各類農村飲水工程216萬處;川南城際鐵路、成蘭鐵路、成宜高速等多個交通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從開工到完成“第一飛”。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分公司副總經理 林罄:校驗,主要檢驗我們的通訊、導航、監視設備,和我們的跑道燈光、飛行程序。天府機場從建起來到飛起來,邁出了關鍵一步。
加大關鍵領域補短板穩投資力度,2016—2019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7%,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2個百分點。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了四川經濟發展效率變革。
質量變革:增強區域發展活力
瞄準全省中心城市規模不大、實力不強、能級不高等問題,2018年省委提出“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目標是做強主干成都,形成各經濟區競相發展新局面!一時間各市州發展明顯“提速”。
綿陽市通過實施“領航計劃”、“涌泉計劃”,對各類科技型企業創新實施現金獎勵,激發企業創新熱情。
在宜賓,當地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在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加快新興產業招引,實現項目投資遍地開花。
在南充,通過打造汽車汽配、油氣化工、絲紡服裝等三大優勢產業集群,地區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1463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322億元。
南充市統計局局長 劉曉梅:全市上下抓好大力培育重大產業,大手筆實施重大工程項目等各項工作,創建全省經濟副中心。
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契機,各地積極落實與重慶對接合作。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等多個示范區建設提速。達州主動牽手重慶兩江新區魚復工業開發區,著力打造智能終端產業配套基地。
大竹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 王承東:雙方將在區位、資源要素、政策等方面開展更加緊密的合作,充分整合雙方優勢,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快建設。
“主干”引領明顯,“多支”活力增強,2019年成都市經濟總量達17012.7億元,占全省的比重達36.5%,對全省的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全省經濟總量千億以上市州個數從2015年的10個增加到2019年的15個,區域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 戴賓:次級經濟中心的加快崛起,有助于推動四川的區域發展由極核型空間結構向擴散型空間結構轉型,增強城市之間的互補性,推動四川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轉型。
動力變革: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這五年,四川大力推動產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數字化是我省重點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子,“十三五”以來,一大批“互聯網+智能制造”企業、綠色環保企業、新材料企業建成并投產。與此同時,科技創新活力不斷釋放,“四川造”全球首臺白鶴灘百萬機組精品轉輪、國內首臺10兆瓦海上風力發電機相繼研制成功,大國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東方電機研究試驗中心副主任 劉德民:在十三五期間,經過大量的研發,我們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取得了市場突破。
轉型發展快速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五年間,四川服務業比重超過50%,工業和服務業雙輪支撐格局進一步鞏固。
發力“四項拓展 全域開放”,雙流國際機場改擴建項目順利完成,一列列滿載貨物的南向班列直奔廣西欽州港,再轉運出海。串聯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中歐班列(成都)當起了名副其實的“帶貨王”。
西博會、川商發展大會、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等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
三項變革 助四川經濟再上萬億級臺階
畫出“十三五”時期四川經濟總量的曲線圖,從2016年到2019年,四川的經濟總量從3萬億邁上4萬億新臺階,年均經濟增速達7.8%,比全國高1.2個百分點。“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為“十四五”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 楊繼瑞:不僅僅是簡單1萬多億的GDP的增長,這五年是推動四川的經濟通過我們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來實現由速度型向質量型轉換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為我們下一個階段開啟新征程奠定了厚重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