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四川新聞 | 生態之變引領發展之變

四川觀察    2020年12月21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明年中國經濟有8項重點任務,其中就包括“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再次把“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作為“十四五”時期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我省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從水資源綜合治理到產業結構調整,一系列舉措不斷推進,全省空氣質量顯著改善,百姓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臨近歲末,內江謝家河再生水廠施工現場一片熱火朝天,大伙掐著點趕在本月底交付工程。未來,這里將主要收集謝家河片區污水,處理達標后用于河道生態補水和綠地灌溉,形成活水循環。看著眼前的謝家河,很難想象4年前這里曾因生活污水、養殖廢水直排,黑臭水體長達3.6公里。  

“十三五”以來,內江大力推進沱江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開展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建設,相繼完成全市100多個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建成700多公里排水管道、3000余畝濱水濕地,全面完成11條黑臭水體治理。  

內江市住建局副局長 朱宇:確保治理1條黑臭水體就建成1個生態公園,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的綠色休閑生活空間。  

人居環境改善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品質的提升,更有孕育而生的商機。  

記者 寇澤梅:在溫江南城“花想江安”的綠道上,我眼前的這棵羅漢松它既是景觀,也是商品,如果消費者游園的時候看中了它,就可以直接把它購買回家。  

在成都溫江,南邊的城區打造園藝消費新場景,負責前店消費,北邊的林地打造景觀綠道,負責后場種植。通過綠道,濕地公園良好的生態本底從北向南延伸入城,讓都市農業、醫養健康、文創旅游等多種業態在這里有機融合。“南城北林”的模式,擦亮了“公園城市”的招牌,催生了更多的綠色消費。 

成都溫江區住建局生態公園城市建筑師 王黎:在“十四五”期間,我們要啟動20個公園城市示范區的建設,規劃建設50條社區幸福綠道,50條上班的路、上學的路、回家的路、旅游的路。  

除了綠道公園,工業園區也有綠色文章可做。  

伴隨一聲巨響,2018年6月宜賓天原集團一根高120米的大煙囪轟然倒下。倒下的是3000多畝老廠區最后一根煙囪,迎來的卻是,生產了74年、西南最大的氯堿化企業——天原集團新的發展。如今,天原集團從曾經的化工企業搖身一變,成了以鋰電正極材料為核心的新材料企業。  

宜賓天原集團總裁助理 顏華:今年我們天原集團有望實現年收入300億,在2016年基礎上實現翻番。  

宜賓作為典型工業城市,過去一直依賴白酒、煤炭等傳統產業支撐經濟發展。如今宜賓堅定走上綠色優先生態發展之路,主動對20多戶重點企業實施整體搬遷或關停,過去的“黑白”產業,被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新產業,刷成了“綠色”。  

宜賓三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郭一蓓:一方面是支持企業對現有的產品線和生產工藝進行全面升級,同時也支持他們進行延鏈強鏈補鏈,來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效益。  

2017年至2019年,宜賓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0%左右,2020年前三季度,宜賓GDP以3.3%增速成為全省經濟“增速王”。

老工業城市綠色轉型煥發新活力,而作為全省生態資源排頭兵,雅安則在綠色賽道上加速沖刺。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雅安大數據產業園從無到建成開園,已成為全省最大的綠色數據中心,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入駐,全市數字經濟及相關產業規模今年將超過200億元。  

雅安市經信局局長 曾毅:發展大數據產業為雅安的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尤其是為制造業的數字化賦能提供支撐,在“十四五”期間,(將)加快建成綠色產業示范市。

今年1至11月,全省優良天數率達91.7%;全省水質優良斷面占比98.9%;至2019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39.6%,比全國高出16個百分點。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同時,全省"5+1"現代工業體系、"10+3"現代農業體系正加速構建,綠色正成為巴山蜀水間最動人最澎湃的色彩。







  • 上一篇: 兩年巡河13萬公里 捕魚人變身護魚人
  • 下一篇:權威部門回應新冠病毒疫苗七問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xw/dzyw/6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