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1月13日
◎縣融媒體中心 本網記者
巴塘縣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省委涉藏工作會和州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中,堅持把握新時代、貫徹新思想、扛起新使命,立足縣情,全面分析“十四五”時期形勢和任務,深入研究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大問題,制定“12466”發展思路,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爭做“十四五”時期各項工作“排頭兵”。日前,州委常委、中共巴塘縣委書記汪玉瓊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省委涉藏工作會和州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汪玉瓊說,接下來巴塘縣將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五個好”高標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州全會精神。本著對人民、歷史、未來負責的態度,學深悟透系列部署精神,以學習領會好、宣傳貫徹好、謀劃布局好、規劃編制好、開局起步好“五個好”推動全會精神落地落實。組織召開中共巴塘縣委十二屆八次全會,認真籌備縣兩會,科學謀劃制定巴塘縣“十四五”規劃建議和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結合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緊扣州委總體工作格局,認真分析研判縣情,在新的歷史方位中找準巴塘定位,優化工作思路:圍繞美麗生態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巴塘“一個目標”,突出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兩個關鍵”,抓好穩定、發展、生態、民生“四件大事”,聚焦川滇藏結合部交通樞紐、清潔能源基地、農業產業園區、教育高地、衛生高地、文體旅高地“六個重點”,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省級鄉村振興先進縣、省級縣域經濟先進縣、省級文明城市、市(州)域社會治理先進縣“六個示范”,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巴塘開好局、起好步。
二是以爭創“六個示范”積極推進高質量發展。對標州委總體工作格局,提出“六個示范”貫徹落實州委決策部署,推動巴塘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一是聚焦依法治縣,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加強反分維穩、宗教管理、寺廟管理、依法治理、民族團結、法治宣傳、法治保障等工作,持續深入推進市(州)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全力爭創市(州)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先進縣。二是聚焦生態建設,積極融入金沙江現代農業產業帶建設,深化“糧果蔬肉藥菌蜜水”產業布局,提升中咱波浪千畝毛桃等八大生態農業基地,大力發展金沙江巖蜂、3180生態水等產業。按照“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立體生態格局,穩步推進“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濕地)”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巴塘人民夢寐以求、全省涉藏地區最大的“江南森林·五彩田園——河西萬畝立體生態園”,夯實巴塘發展綠色根底,積極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三是聚焦鄉村振興,做好脫貧攻堅后續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因地制宜推進鄉村規劃建設,全力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基地、特色小鎮、特色村落。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積極爭創省級鄉村振興先進縣。四是聚焦產業富民,按照州委全會提出的“東部率先、南部崛起、北部加快”區域發展格局,強力推進產業富民戰略。依托“北旅、中農、南水”產業發展布局,協調推進北部“鐵路+”、中東部“農旅+”、南部“水電+”產業發展,加快生態資源產業化,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提升縣域經濟發展速度。全力發展“鐵路+”,高標規劃建設德達鐵路小鎮,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力發展“農旅+”,推進措普溝5A景區、夏邛古鎮4A級旅游景區創建,抓實中國最美景觀大道G318巴塘段及川藏鐵路旅游經濟帶建設,全面迸發格聶、措普溝等景區活力,推動實現生態旅游經濟“井噴式”發展。全力發展“水電+”,全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抓實“十四五”期金沙江上游四座電站300億元投資建設,實現水、光、風、電互補,積極爭創省級縣域經濟先進縣。五是聚焦新型城鎮化,全力構建“鐵公機”立體交通格局,搶抓川藏鐵路、雅葉高速公路建設和國省干道改造提升機遇,加快巴塘通用機場前期建設。在鞏固“全州最美縣城”成果的基礎上,打造一批最美鄉鎮和村寨,把巴塘建設成“川滇藏結合部一顆明珠”和“G318音樂鮮花美食文明之城”。充分挖掘巴塘紅色文化和非遺文化,建設巴塘博物館、非遺文化體驗基地,完善縣文化館、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保護“關帝廟”“鸚哥嘴石刻”等歷史文物,積極爭創省級文明城市。六是聚焦民族團結,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民族工作主線,納入國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會教育全過程,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八進”活動,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民族團結進步史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鞏固提升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成果,積極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
三是以“三個層面”踐行系統思維深化改革創新。一是打破傳統“行政區劃”思維,建立新經濟版圖。按照州委書記劉成鳴“要積極學習系統思維,勇于打破按照傳統行政區劃發展經濟的固有思維模式”要求,根據康瀘新為代表的新區域發展布局發展新思維,啟示我們建設金沙江現代農業產業帶,上游幾縣在發展巖蜂等產業中,應樹立系統思維,打破行政區劃,統一規劃布局,科學統籌分工,延伸產業鏈條,避免各自為陣,共建經濟版圖。二是結合“雙循環”,認真研究“供給”“需求”側改革。積極研究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積極研究冰雪經濟,探索發展冰雪文化、冰雪文創、冰雪產業,竭力把“冷資源”炒熱。三是推動“挖掘機指數”和“幸福指數”齊發力。認真貫徹落實州委書記劉成鳴“高度關注‘挖掘機指數’積極推進經濟發展”要求,搶抓川藏鐵路建設給甘孜乃至巴塘帶來的發展機遇,在抓好協調配合的同時,認真研究相關政策,力爭政策紅利實現最大限度釋放。同時,全力加強黨建、黨風廉政、民生保障等中心工作,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服務群眾七種能力,讓“挖掘機指數”和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