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1年06月22日
□四川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創新主體是創新活動的直接承擔者,其活力動力直接決定創新發展的整體效能。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對培育建強各類創新主體作出重點部署,著力解決“誰來創新”“如何激發創新動力”等問題,旨在推動各類主體創新活動持續迸發、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四川創新主體數量眾多、基礎雄厚,但也存在力量分散等問題。進一步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動力,要堅持激活資源存量與做優資源增量相促進的原則,統籌發揮各類主體作用,形成創新“場效應”。
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動力,首先要圍繞“誰來創新”分類施策并形成合力。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創新的基礎力量,起著創新源頭供給和人才供給的重要作用,要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實力,加快發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支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大對分散重復、業務交叉的科研院所整合力度,發揮軍工單位創新優勢。企業是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應用中的主體地位日益突出,要強化其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力度,培養一支富有創新精神和市場意識的優秀企業家隊伍。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培育創新型人才事關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盡管我省人才資源總量較大,但高端人才偏少,高技能人才占比偏低,一些重點領域頂尖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匱乏,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要堅持把人才作為戰略資源,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讓各類人才扎根四川、建功立業。
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動力,根本上要靠改革。一方面,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全面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尤其要堅決耕好“試驗田”,開展好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前非資產化管理改革等試點。創新不能單打獨斗,要建立新型協同創新機制,發展高水平創新聯合體,實現從分散式創新向系統性創新的轉變。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破除不適應科技創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不合理制度。要在管理上放權,用行政管理的“減法”和創新服務的“加法”,換取創新活力動力的“乘法”;在組織上放活,做到創新不問出身、英雄不論出處;在評價上放開,聚焦評價體系、成果轉化、成果獎勵等方面提出更多“四川方案”、探索形成更多“四川經驗”。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用改革辦法為創新主體松綁,培育創新主體、提升創新基礎、合理配置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環境,讓各類創新主體成為創新的先鋒隊,成為引領四川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