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中國脫貧攻堅成就展(網絡展)上線 四川貧困山鄉巨變一“幕”了然

四川日報    2021年07月07日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文莎

  足不出戶,指尖輕輕一點,對展覽便一“幕”了然。近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主辦的“偉大壯舉——中國脫貧攻堅成就展(網絡展)”在PC和小程序同步上線。打開小程序鏈接,展覽設序廳、莊嚴承諾、偉大勝利、攻堅克難、磅礴偉力、脫貧先鋒、尾廳等7個展區,共23個單元83組、文字約20萬字、圖片約1330幅、圖表51幅、視頻29個、音頻6個,全景式展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輝煌歷程。

  記者注意到,30余幅圖片來自四川,反映了脫貧攻堅期間四川致力于解決貧困地區群眾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多項工作。

看山鄉 舊貌換新顏

  我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奮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5年綜合評價為好。

  點開莊嚴承諾展廳,有一張特別的地圖,點擊標注圖標,貧困村脫貧攻堅前后的模樣一目了然。

  一個是涼山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一個是涼山州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曾經的破舊的土坯房變成美麗新居,泥濘的鄉間土路也被水泥路取代。

  變化體現在方方面面。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幫扶下,貧困地區群眾收入水平顯著提升,生產生活條件發生巨大變化,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

  鏡頭里,涼山州彝族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廣元市旺蒼縣借助“互聯網+”模式,改變了傳統的產銷渠道,使農產品跨越溝溝坎坎走向山外……四川貧困地區的變化在展覽中一一呈現。

看交通 天塹變通途

  要想富,先修路。在“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范圍分布統計表中,四川91個縣被納入,數量排名全國第二。

  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曾是全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村民出村要沿著羊腸小道步行3個多小時。為打通“最后一公里”,國家應急管理部協調一架直升機吊運機械進村,這也是四川省公路建設史上首次使用米26大型直升機。展覽將直升機運輸大型機械進村的照片收錄其中,還收錄了硬化道路全面貫通后的照片,前后對比圖讓人直觀感受到脫貧攻堅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好處。

  還有一張照片呈現的是金沙江大橋。2018年9月,涼山州金陽縣對坪鎮金沙江大橋建成通車,“溜索時代”一去不復返,天塹變通途,為這些地區的脫貧奔康插上了希望之翅。

  展覽還特別提到四川省在全國率先做到“五個一”,包括每個貧困村都有1名以上縣級領導聯系、1個單位結對幫扶、1個駐村幫扶工作隊、1名第一書記、1名農技員駐村幫扶,以及“三個一”,包括每個非貧困村選派1名駐村第一書記、1支農技巡回小組、每個貧困戶落實1名幫扶責任人。“作為扶貧隊伍里的一員,看到這個展覽感覺很自豪。我們要把干勁保持下去,運用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中。”省鄉村振興局政策法規處工作人員金紹娜說。





  • 上一篇:四川“五橫六縱”生態水網加速成網
  • 下一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xw/dzyw/7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