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萬水千山總是情

《甘孜日報》    2014年05月20日

   ——成都武侯區、崇州市援藏隊員奉獻白玉兩年間(上)
    開欄的話
    省委實施 “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區行動”,為加快藏區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生改善、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成都、宜賓、瀘州、南充、樂山和雅安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援藏工作,切實確立援藏工作愿景目標,扎實推進項目援藏、三大民生工程以及干部人才援藏工作。出色的實干、實效和實績,贏得了我州各族干部群眾的廣泛贊譽。
   日前,四川日報社及本報相繼組織記者,深入我州各受援縣,用腳步丈量援藏干部人才的艱辛,用筆觸記錄援藏工作的成效。從即日起,本報將陸續推出“援藏紀行”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卿峰 本報記者 田杰 
   “海拔三千”,是武侯區、崇州市援藏工作隊的QQ群名。2012年7月,40名援藏隊員離妻別子,千里馳援平均海拔3500米的白玉縣。兩年間,他們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勤勞智慧和激情實干,辛勤耕耘著這片夙興夜寐求發展的熱土。
    千里調研繪藍圖 助推發展定項目
    為制定切實可行的對口援助規劃,工作隊領隊馮勝帶著隊員用一月的時間調研了全縣17個鄉鎮,行程愈千公里。在不通公路、被水阻隔的遼西鄉,從未騎過馬的馮勝硬生生地爬上馬背,蹚過齊腰深的河水;去山巖鄉調研,更可謂路途艱險。當地人“談山巖色變”,馮勝卻冒著山路陡峭、路基狹窄、雨天路滑、山石滾落的危險,闖過了 57個回頭急彎,當人們看到冒雨冒險“闖進”鄉里的馮勝時,大家激動得就像見到了久別的親人。
    一次次冒險,一番番調研,工作隊不僅掌握了全縣的基本情況,厘清了白玉生態能源、高原旅游、中藏藥業、民族文化等特色產業資源優勢;而且編制完成了《白玉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武侯區對口支援白玉縣五年規劃》兩個總規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五個專規,并結合州委、州政府確立的全域旅游發展思路,全面啟動了文化旅游業發展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在規劃的基礎上,工作隊與援、受雙方黨委、政府充分溝通,確定了在2012-2016年五年間,實施對口支援項目18個,計劃總投資1.2億元以上,集中打造一批帶動性強、示范作用大的民生項目,涵蓋教育、醫療、產業發展、社會管理創新、應急救災等多個領域。
   項目是援助的核心,項目更是發展的載體。如何讓規劃好的項目盡快落地生根?援藏工作隊制定了《援建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和《援建項目實施意見》,將項目開工納入目標管理體系,實行專人負責、工期倒排,使援建項目得到科學組織、規范管理、加快推進。目前,累計到位援藏資金4460萬元,項目累計開工15個,其中,規劃修編、中小學信息化和校園文化建設、縣中學運動場建設、縣醫院基礎加固工程、金沙鄉八吉村高原紫皮馬鈴薯種植基地、建設鎮扎盤村無公害蔬菜基地、絨蓋鄉仲學村中藏藥材種植基地等7個援建項目已全面竣工完成。
    惠民基地示范強 項目建設落地快
    今年藏歷新年初一,達科村的村長其麥頓珠把在建設鎮掛職的援藏隊員吳運生、徐偉等人接到家里作客。在家里坐了不到幾分鐘,其麥頓珠就迫不及待地把他們帶到村里的一大塊空地上,激動地述說32戶村民打算建蔬菜大棚的愿望。原來,其麥頓珠看見工作隊援建的七大惠民產業基地之一的扎盤村蔬菜大棚搞得紅紅火火時,他再也坐不住了,便趁機主動向工作隊求助。工作隊當即表示,“一定支持”,并決定在人員、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幫助。
3月初的白玉,冰雪未融。10余名援藏隊員先后利用6個休息日,與達科村村民一道修建了16個面積達1000余平方米的標準蔬菜大棚,點燃了達科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光。
選擇援藏更是一種境界和精神,廣大援藏干部人才用真情援藏,傾力傾智,他們的行動和業績讓我們為之感慨。地廣人稀、地形復雜、交通不便,不僅制約著我州經濟社會發展,而且相對閉塞的環境阻礙著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援藏,不能單憑一腔熱望,而是要講究方式方法,實現主觀愿望與客觀效果的統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援藏工作。從完善幫扶機制的“三到位”到項目援建的“三個定”,從民生幫扶實打實到人才培養點對點,從產業幫扶重實效到交流合作謀發展,機制援藏、項目援藏、產業援藏、智力援藏等一系列的先進援藏理念,將內地先進的思想、觀念、制度帶進了我州,不僅極大地拓展了援藏領域,而且催生出了非常切合藏區的實際的思路和激情,實現了由“輸血式”援藏向“造血式”援藏轉變,為援藏工作趟出了一條新路。觀念就是財富,行動點燃激情。隨著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的“接力”奮進,隨著一個個立說立行的援藏大行動,隨著一個個既管當前更管長遠的援藏項目的落地生根,受援縣的各級干部樂了、農牧民群眾笑了。樂在心頭,笑在眉梢,情留心間,這是血濃于水的真情,這是藏漢一家的寫照。
    雄鷹見證藍天的高遠,雪山彰顯大地的壯闊。正是因為省內兄弟市與甘孜高原的深情相牽、藏族與漢族的心手相連,我們有理由相信:勤勞智慧、感恩奮進的甘孜人民一定能在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幸福新甘孜的征程中譜寫出更加壯麗的篇章!
 
 
  • 上一篇:第十屆(深圳)文博會我州展團斬獲兩項大獎
  • 下一篇:兩個值得關注的法治建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