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 2021年10月22日
“公共服務是促進區域內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的重要基礎性支撐?!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正式發布,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指出,公共服務一體化是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內容。
作為《規劃綱要》明確列出的重點任務之一,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共享教育文化體育資源、推動公共衛生和醫療養老合作和健全應急聯動機制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怎么干?四川在線記者為此多方采訪。
融入雙核
共享優質公共服務資源
在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中,《規劃綱要》著重強調了“強化”一詞。在省社科院研究員盛毅看來,這一方面體現了川渝兩地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有基礎有條件,地緣的接近性和文化的親緣性為兩地共建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基石;另一方面也存在發展的不均衡性,需要在接下來推進中不斷強化。
對此,《規劃綱要》也提出,要加大雙城經濟圈對周邊地區支持力度,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比如,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方面,《規劃綱要》提到,要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支持醫聯體建設和跨區辦醫,推動中心城市三甲醫院異地設置醫療機構。
“成渝地區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主要分布在成都和重慶主城區,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在區域間和城鄉間存在較大的級差?!蔽髂县斀洿髮W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賈晉認為,要構建融入雙核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的分享機制,輻射提升成渝地區相關城市公共服務水平。
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宏觀經濟組副組長、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丁任重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需要通過成都、重慶兩個特大城市之間協調協作,從而帶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周邊城市在公共服務上的發展。
省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魯榮東此前也提出,圈層推進是一體化發展的有效模式,要推進成德眉資公共服務對接共享,大力推動成都市優質教育、醫療、科技、文化資源向環成都經濟圈延伸。
瞄準短板
提升公共服務基礎水平
自去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川渝兩地已經在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領域構建機制、開展合作,不斷推動公共服務一體化,持續加深兩地公共服務的共建、共享。
雖然川渝兩地的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進工作成效顯著,但在湯繼強看來,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工作已經逐步邁入“深水區”,這就好比低處的果子已經摘完,現在就剩下高處的果子需要想辦法摘。
“在深入推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利益非均衡問題,這就需要兩地推進協調辦公室下功夫去解決。”湯繼強指出,比如兩地醫保、社保的繳納標準不一導致的落差問題,能否采取“三個一點”的方式來削峰填谷,即國家支持一點、地方政府補貼一點,個人繳一點。
“目前川渝兩地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工作還處于由淺入深的階段?!笔⒁阒赋觯郧皟傻囟际且孕姓^在推進,比如在公共服務建設上只考慮常住人口,現在還需考慮流動人口等,需要在更大區域、更大范圍上進行共建共享,推進的制度也要根據實踐不斷完善。
賈晉認為,要深入推進公共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瞄準區域內公共服務供給短板,堅持先易后難、民生優先,有序推動成渝地區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要從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入手,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逐步實現成渝地區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
加強共建
共謀增進區域民生福祉
在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中,《規劃綱要》強調,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在中共重慶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孫凌宇看來,兩地亟需建立統一市場體系,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政策措施,強化政策及各類標準體系銜接協同。
“要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重點,在成渝毗鄰地區率先創新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機制,建立公共服務項目清單,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賈晉指出,在政務、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公共安全領域搭建一批公共服務重大功能性平臺,包裝和策劃一批公共服務重大項目。
《規劃綱要》提到,共享教育文化體育資源。在湯繼強看來,川渝兩地文化同根、山水相連、性格相近,在教育文化體育資源的合作共享上空間更大。
在推動教育合作發展方面,《規劃綱要》提出,統籌職業教育布局和專業設置,擴大招生規模,打造一批職業教育基地;建設一批實訓基地和國家級創業孵化基地,聯手打造“巴蜀工匠”職業技能大賽品牌,打造有區域特色的產教融合行業、企業和院校。
“川渝兩地打造一批職業教育基地,是因為要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離不開產業的發展,產業的發展又亟需應用型人才,目前兩地應用型人才并不充足,所以有必要在兩地的中間區域,比如內江、廣安等地,聯合華為、騰訊等大型技術公司共建共享職業人才培養基地或院校。”湯繼強建議。
魯榮東也認為,區域中心城市需要更加強調“以城育人、以人興產”的發展理念,通過對人需求的深度挖掘,完善公共服務,打造舒適環境、創造公平的發展機會,實現人才集聚,帶動相關產業和城市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