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1年10月29日
《規劃綱要》摘要
●依托資源稟賦、人員往來、產業聯系等方面優勢,強化區域中心城市互動和毗鄰地區協同,優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格局
●分類指導、科學施策,推動公共資源在雙城經濟圈各級各類城市間合理配置,優化城市規模結構和功能布局
對話
省自然資源廳廳長
孫建軍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以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為導向,突出雙城引領,強化雙圈互動,促進兩翼協同,統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促進形成疏密有致、集約高效的空間格局。記者對話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孫建軍,探尋我省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引領作用,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的新認識新構想。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寇敏芳
全面優化國土空間 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記者:目前,《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已公示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承擔“規劃引領”的重要職能,下一步,將如何把《規劃綱要》落在空間上、把發展藍圖落在用地上?
孫建軍:《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總體思路是“固本底、強雙城、優雙圈、筑中軸、興兩翼”。在落實全省西部保育培育、東部優化提升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的基礎上,統籌形成“盆周生態保育、盆中優化協調、空間戰略全方位協同”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要以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牽引,實施差異化的保護開發策略,并結合四川五大片區的發展實際,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其中,東部區域(包括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將以優化提升為重點,通過增強人口和經濟承載能力、調整國土空間布局等方法,實現集聚發展、高質量發展;西部區域(包括攀西經濟區和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將以保育和培育為主,重點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做好“兩山”資源轉化,走一條“守護+展示”的新型發展道路。
強化區域中心城市互動和毗鄰地區協同發展
記者:針對川渝毗鄰地區的一體化、融合發展,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如何進行引領?
孫建軍:我省已與重慶聯合開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編制工作,明確提出通過川渝協作,促進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思路。
統籌引導空間協作。川渝中部毗鄰區產業合作基礎好,將重點引導該地區與成都、重慶兩大都市圈聯動,協同產業布局,共建產業合作園區,同時優化提升跨界通道,共建能源基地和航電樞紐工程;川東北毗鄰區綠色資源富集,將重點引導該地區一體化發展,協同建設川渝綠色發展示范區;川南毗鄰區經濟產業基礎較好,主要任務是引導該地區加快南向通道建設,共建川南渝西現代產業集群,協同開展港口建設和長江上游生態保護與治理等工作。
探索建立合作機制。主要是引導毗鄰地區探索建立合作新機制,共同促進雙城經濟圈綠色低碳發展,共同推進建設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平臺等。
分類推進大中小城市和縣城發展
記者:《規劃綱要》明確,要分類推進大中小城市和縣城發展,國土空間將如何來布局?
孫建軍:《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提出構筑“一圈一軸、兩翼三帶”城鎮空間格局的規劃構想。
“一圈一軸”是全省城鎮化發展的核心地帶,即成都都市圈和成渝城鎮發展軸;“兩翼”包括成渝城鎮發展軸兩側均衡發展的川南城鎮組群和南充廣安城鎮組群、達州都市區;“三帶”則是推動全省城鎮聯動發展的成德綿眉樂雅廣西攀發展帶、成遂南達發展帶和攀樂宜瀘沿江發展帶。這是優化全省國土空間格局的骨架,也是引領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地區。
此外,在編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也提出,要通過“強雙城、優雙圈、筑主軸、興兩翼、塑三群、連多廊”的方法,統籌優化成渝地區城鎮規模結構和功能布局。
要達成目標,優化區域城鎮體系結構是關鍵。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來看,對成都、重慶兩個中心城市的規劃布局,重在提升綜合能級與國際競爭力;對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布局,重在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對其他中小城市及一般縣城,重點補齊城市基礎服務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