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海螺溝:寫好紅土地的新答卷

甘孜日報    2022年07月22日

◎本網記者 蘭色拉姆

在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貢嘎山腳下,有這樣一座小鎮,它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曾是紅軍進入甘孜地區的第一鎮。褪去歷史的印記,如今的它緊鄰海螺溝冰川,因古樸雅致而聞名。它就是磨西鎮,一個雪山下的茶馬古鎮。

1935年5月末,中央紅軍抵達磨西鎮,留下供后人敬仰、重閱和緬懷的紅色精神。87載春秋更替,今天這片紅土地上,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海螺溝段建設正書寫新時代的答卷!

“長征+”,新模式開啟新篇章

處在一個狹長地帶的高坡上,磨西鎮東西北三面繞水環山。走進磨西鎮,藏式民居群、川式民居樓、古建筑與青石板路的搭配,讓它有了多元的美麗。在這些多元中,紅色底蘊算是重要的一部分。

87年前,當紅軍夜宿途留時,紅色的種子就撒在了磨西。據史料記載,紅軍先后在磨西鎮桂花坪一處多地留下戰斗遺址,磨西紅軍長征陳列館中展陳的大刀、竹簍、火藥槍、草鞋等320余件紅軍用過的物品,均見證著曾經的歲月。

如何利用好現有資源,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海螺溝景區黨委副書記王顯鋒表示,要聚焦“長征+”,魅力開啟新篇章。具體工作中,要銜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和鄉村振興戰略,打破傳統紅色景區開發模式,依托海螺溝地區長征文物及文化資源,圍繞“一區一線兩延伸”的發展思路,明確“6+2”建設任務,采用“長征+”的新模式,最終將海螺溝段打造成以紅色教育培訓、長征歷程體驗、紅色鄉村休閑為主要功能的長征主題國家研學旅游目的地。

聚焦“長征+”,魅力開啟新篇章,磨西鎮堅持發展思路和建設任務“兩條腿”走路。于是“一區一線兩延伸”中,它以磨西紅軍長征陳列館、毛澤東同志長征途經磨西住地舊址、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原海螺溝小學)為一個片區,打造串聯桂花坪-磨崗嶺的紅色旅游線路,將紅色旅游向景區延伸、向鄉村延伸。

而在“6+2”建設任務中,磨西鎮則打造磨西紅軍長征文化主題街區,提升磨西紅軍長征陳列館,修繕毛澤東同志長征途經磨西居住地舊址,增設紅色教育培訓基地,重現長征歷史步道,改造長征文化主題酒店,建設兩個紅軍長征村?!拔覀兯泄ぷ?,都是為了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海螺溝段建設有特色、有亮點,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大家眼前一亮?!蓖躏@鋒告訴記者。

紅色陣地,新項目打響新品牌

為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細致深入,海螺溝充分發揮紅色陣地優勢,通過打造一批新項目,在保護傳承紅色文化、紅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多方發力,持續放大“長征+”效應。

磨西老街是一條長約1200米的古街道,這里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富有文化內涵?,F在街道及其房屋保持著木制樓閣、青瓦飛檐、石板路等典型川西建筑風格,街上主要以售賣旅游紀念品、客棧住宿、酒吧、小吃等為特色。今后,這里將搖身一變,成為磨西紅軍長征文化主題街區。

王顯鋒表示,隨著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推進,磨西老街將被打造成紅軍街。屆時,這里將有濃郁的紅色街區氛圍,完善的旅游要素和豐富的旅游業態,還將有磨西長征會客廳、黨群活動室、黨員驛站、紅色圖書館等系列紅色陣地項目。

磨西老街不遠處,坐落著毛澤東同志住地舊址和磨西紅軍長征陳列館。從舊址和陳列館出發,穿過公路上行幾步路,就到了長征文化主題酒店。對于這三大紅色陣地,王顯鋒直言保護提升是關鍵,要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打磨,盡早呈現升級后的“新面貌”。

長征歷史步道打造是又一看點。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海螺溝段建設結合紅軍長征在磨西的線路,規劃了桂花坪至磨崗嶺沿途四段不同主題的長征歷史步道。

記者梳理發現,四段步道在尊重歷史同時,緊跟全域旅游發展大勢,特色很是鮮明。具體工作落實上,四段步道以傳承紅色基因為核心,通過觀光游、沉浸式體驗等方式,讓游客自主接受紅色文化。前些日子,海螺溝景區黨委邀請專業團隊前來考察,希望通過制作本土劇本殺,助力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海螺溝段建設走深走實。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磨西鎮已成為省內外廣大干部、群眾及青少年重溫革命先輩光輝事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基地。同時,海螺溝寄宿制小學設立的紅色課堂,既培樹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懷,還培養了60名小小紅色講解員。

基于此,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海螺溝段建設瞄準紅色教培基地優勢,力爭發揮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增強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打響紅色陣地品牌。截至目前,磨西鎮共接待紅色旅游團隊120余批次3萬余人次,其中以黨政機關,大、中、小學,企業、社會團體為主。

兩大長征村,新定位延伸新動能

初夏時節,掩映在青山綠水間,柏秧坪村和磨崗嶺村韻味十足。它們地里位置不同,村容風貌不同,卻同是磨西鎮的“長征村”。

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海螺溝段建設中,當地著眼多層次構建定位,全方位延伸動能,正對這兩大“長征村”進行前所未有的探索。

柏秧坪村距磨西古鎮有十多公里,是當年紅軍長征入甘孜州經過的地方。村里,紅軍長征紀念碑、桂花坪戰斗遺址、柏秧坪紅軍井、柏秧坪紅軍食堂、紅色溫泉民宿集群、紅軍娃娃墳等紅色資源保存完好。

而作為“中國最北紅色彝寨”,磨崗嶺村在有著紅色資源同時,還是民族團結示范村。

這些年來,得益于海螺溝景區發展,柏秧坪村和磨崗嶺村均享受到了旅游紅利。村民們依托溫泉資源和秀麗的山水風光,紛紛開辦農家樂和民宿,用風景變“錢景”,走上了致富增收路。

如何在現有基礎上,緊抓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契機,讓兩大“長征村”再度迎來蛻變?磨西鎮下了不少功夫。

“我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推進柏秧坪村和磨崗嶺村建設保護!”王顯鋒談到,將統籌實施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或改造工程,完善旅游廁所、長征驛站(休息站)等旅游服務設施,讓柏秧坪村和磨崗嶺村成為集紅色教育、非遺傳習、特色產業、民俗體驗等為一體的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村落。

從模式到項目,再到定位;從歷史到今天,再到將來。縱觀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海螺溝段建設,我們不難發現,曾經的革命種子長成參天大樹,滋養著這方土地寫好新答卷!




  • 上一篇:四川30件民生實事有序推進
  • 下一篇:她讓民族團結之花在伍須村綻放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xw/dzyw/8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