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6月23日
本網訊(記者 宋志勇)6月19日,青藏高原社區特色生態畜牧業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工作檢查及調研專家組澤柏一行蒞臨我州,作了題為《四川藏區特色生態畜牧產業發展思考》專題講座。
州委常委、農工委主任楊凱主持講座,州政府副州長舒大春以及石渠、色達、德格、白玉、理塘五個牧區縣和康定縣政府縣長、分管副縣長及農牧科技局局長,州畜牧局在家的班子成員、各站所科室副科級以上干部聆聽了講座。
澤柏是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牧區草地優化崗位科學家,青藏高原社區項目首席專家、研究員。他曾先后主持參與了“全國重點牧區草場資源調查試點”;“川西北草地的改良與利用研究”;“紅原草場資源調查”;四川省重點課題“川西北高寒牧區草地優化經營研究”等項目,并發表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3部。
據了解,四川藏區特色生態畜牧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導向,保護與發展并重,適度發展草地畜牧業,大力發展牧業文化生態旅游業;總體目標是草原生態環境持續好轉,草原畜牧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并取得顯著成效,特色產業優勢明顯,社區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牧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基本實現生態、經濟、文化協調發展的產業形態。
講座中,澤柏從背景、思路與目標、發展原則、對策措施、發展重點和案例分析六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講解。澤柏說,在四川藏區,傳統與現代的生產方式不能簡單的視為落后和先進的關系,而是要看是否與當地文化和社會經濟生態環境變化相適應。青藏高原固有的草地畜牧業生產特點與自然資源稟賦是無法改變的。不是因為傳統畜牧業生產規模小、分散,就要做大做強,而是要因地制宜,走小而精、小而強的產業發展之路;不是因為天然放牧畜牧業草畜轉化率低就代之以高產畜牧業,而是要發揮其綠色、環保等本土特色優勢;不能因為轉變生產方式、發展方式就簡單套用外來的技術和發展模式,而是需要與當地農牧民一起合作,發現彼此的智慧,理解彼此的思想,打破隔閡與偏見,尋求不同文化、語言和方法論,以達成不同價值觀之間的理解和共識,發現適合當地的發展方式。
楊凱、舒大春聆聽了講座的全部內容。當澤柏研究員講解結束后,全場響起了陣陣掌聲。
講座結束后楊凱說,澤柏研究員從六個方面作了內涵深刻、內容豐富的講座,講解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可謂醍醐灌頂、精彩紛呈。通過這次講座,大家增長了很多知識,開拓了視野,找到了切入點,深刻領會到了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希望大家通過本次講座,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大膽探索草原畜牧業發展的路徑,實現我州廣大牧區農牧民脫貧致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