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放飛健康夢想

《甘孜日報》    2014年09月11日

——鄉城縣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走筆
正在建設中的鄉鎮衛生院。

  ■ 何才華 文/圖
  一座座破舊的衛生院正在進行脫胎換骨的改變,農牧民心目中的“大醫院”正在夢想中走進現實。和著發展的步伐,伴隨崛起的號角,負重進取的鄉城縣委、政府為滿足農牧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正凝心聚力推進基層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工程,濃墨重彩描繪香巴拉鄉城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健康鄉城揚帆起航
  去年3月25日,州委、州府隆重召開全州衛生發展大會和中藏醫藥發展大會,隨即出臺了“健康甘孜2020”實施意見,這意味著藏區高原衛生事業發展的春天已經來臨。“看病貴、看病難”這一長期困擾的民生問題將會得到有效緩解。
  翻開鄉城衛生事業發展史,鄉城歷來重視發展衛生事業:宣統元年,即公元1909年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就在鄉城設立醫藥局,開展救死扶傷,為勞苦大眾解除病痛。
  要建就要建一流的衛生院,縣委政府一直視民生為頭等大事,要求衛生事業發展要走在全州前列。于是,在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縣委、政府主動作為,搶抓機遇,搭建好衛生事業發展平臺,建好鄉鎮衛生院,改善鄉鎮群眾就醫環境,提升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實現農牧民群眾病有所醫,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讓百姓“看病難”變成“看病易”,“看病貴”變成合理負擔。在多次調研,反復商榷后,《健康鄉城2020實施方案》出爐,確定了穩定并逐年遞增的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制定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等五大體系發展目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發展讓人民滿意的醫療衛生事業,首要任務是建設標準化的硬件設施。要一次性投入建設功能齊全、設施完備、溫馨舒適的鄉鎮衛生院。在一番選址、調研后,12個鄉鎮標準化衛生院建設相繼啟動。
  改善就醫條件 強力推進
  “健康鄉城2020”是一項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耗時而又浩大的一項民生工程,涉及房屋基礎建設、醫療隊伍素質提升、信息化建設等方面。而底氣十足、成竹在胸的鄉城縣響亮地提出基礎設施建設八年任務三年完成的承諾。力爭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蓋全縣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群眾健康水平,醫療衛生各項指標達到全州平均水平。擲地有聲的承諾吹響了鄉城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集結號。
  目標既定,縣委、政府做出凡是涉及健康2020項目優先解決,凡是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問題困難第一時間研究的決定,形成上下協同左右聯動的氛圍。決策決定行動,隨即,選址定位、征地拆遷等工作快速落實。出臺了《進一步加強政府性投資衛生項目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和指導性文件。醫療衛生事業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辦好這項利在千秋的民生事業,就是為人民謀利,為百姓造福。在各衛生院快馬加鞭的建設中,全縣各部門形成強大合力推進項目順利實施。在鄉城大地上,一座座煥然一新的標準化衛生院拔地而起,先進的診療設備充實到基層醫院,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醫療工作者的工作環境正在得到不斷改善。
  站在即將落成的青麥鄉中心衛生院大樓前的恰燈郎郎每天都要來看工程的進展。作為該鄉衛生院長的他,恰燈郎郎這樣長久的守候與指揮已近一年時間,看到就要搬到功能齊全、設計合理實用的新醫院工作,此時,他忘記了勞累和疲憊,臉上露出幸福的喜悅。這是所有基層醫務工作者都期待已久的夢想。
  壓力催生動力,僅一年時間,全縣建成了香巴拉鎮、沙貢鄉,水洼鄉等5所衛生院并投入使用,其余7所衛生院進入裝修裝飾階段。按照“整合資源、合理布局”的村衛生室建設原則,同時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30所,即將投入使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樞紐正在形成。
  強人才隊伍 提高醫療水平
  在硬件實施標準化建設的同時,做到軟件晉級提升,努力實現從整體提升上提高農牧民的健康水平保障條件。從構建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出發,逐步優化專業技術人員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在醫務人員中推行優質護理服務活動,病人到縣鄉醫院就醫的滿意度得到題高,縣、鄉醫院形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基層醫務人員成為了百姓健康的守門人,全縣衛生事業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蓬勃生機。
  人才資源在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今年,縣委、縣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強調人才在衛生事業發展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同時依托城鄉醫院對口支援、進修培訓等方式加大衛生人才培養,提升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目前,就讀本、專科的達30人,16名鄉村醫生取得中專學歷,14人完成全科醫師轉崗培訓,選派醫療業務骨干56人赴瀘州培訓。引進對口支援專家團隊13人,邀請瀘州龍馬潭區專家組到該縣舉辦基本公共衛生專業培訓班,使全縣醫務人員業務能力得到提升。
  在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建設中,理順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的關系,明確兩者在農村衛生服務中的責、權、利,最大限度地發揮鄉村衛生組織的服務功能,提高衛生資源的利用率,逐步建立起宏觀調控有力、微觀運行有序的新機制。試點啟用“鄉招村用”模式,即全州公開召聘的醫務人員,按照鄉衛生院管理在村衛生室上班的模式,以此解決邊遠村衛生室無正式醫務人員的狀況,緩解農牧民群眾看病就醫困難。硬件標準化、設施現代化和軟件規范化以及實施的農村住院分娩零費用,“三一二”溫馨工程,農村孕產婦免費待產、接送“一條龍”等服務,使農牧民群眾的衛生保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幸福的基礎是健康。看病有補助,醫療有保障,已逐步成為鄉城群眾看病的真實寫照。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的啟動和醫療衛生事業的均衡發展,正在滿足全縣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實現群眾擁有的健康夢想的需求。“以往我膽囊炎犯的時候都是到縣城醫院去看,很麻煩,現在衛生院條件好、醫生態度也好,不上縣城的大醫院就能治好我的病。”因膽囊炎復發在新落成的尼斯鄉衛生院接受輸液治療的60多歲的扎西大爺高興地說。
  • 上一篇:瀘定縣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 下一篇:白玉鄉村民主生活會“掏心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