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通村路就是幸福路

《甘孜日報》    2014年09月19日


正在建設中的通村公路。

  ■ 記者楊珂 文/圖
  從德格縣城出發,沿城市向西行進,便駛入修建好的“村村通”公路上。“這條公路是通往龔埡鄉的。”同行的德格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行駛在“村村通”的道路上,崎嶇的山路暢通無阻,道路兩側的青山快速地向后退著,周圍空氣清新無比,讓人心曠神怡。 
  順著山路行駛約40分鐘,龔埡鄉漸漸出現在記者的視野中,此時一位老人正在村口樹蔭下乘涼。聽見汽車的聲響,老人大老遠就站了起來,“迎接”汽車的到來。經了解得知,這位老人今年78歲,今天是周末,在城里工作的兒子和媳婦要帶孫子、孫女回來看她,老人一大早就在村口等上了。聽說記者要了解公路建設的事情,老人打開話匣子,向記者講述起這條路的好處。“原來我們村這里沒有公路,不通汽車,去趟縣城就像是去外地一樣遙遠,提前好幾天就要做準備,有的老人一輩子也沒有走出過龔埡鄉。如今,村通路修到了村頭,出行便捷,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正聊著,另一位村民搶著介紹,“過去不通路時,農牧產品賣不出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這下路通了,農牧產品銷路不用愁了!”約半個小時之后,又有一輛汽車沿著修建好的公路緩緩駛來。車剛停穩,一位7、8歲的小姑娘從車上跳下來,撲向了老人的懷抱。見到小孫女,老人臉上的笑容更濃了,抱著小孫女問東問西。這時,老人的兒子打開車門對記者說,新修好的路實在太方便了,什么時候都可以回家。
  采訪中,陪同記者的縣委宣傳部一工作人員也感嘆著“村村通”帶來的便捷,他說:“其實村通路不僅僅給農牧民帶來了希望,同時也讓我們這些機關干部獲得不少的便捷。德格縣只有3個鄉鎮在公路邊,其他的都在山上。我在德格工作二十多年了,記得以前下鄉開展工作都是騎馬爬山路,有時一騎就是一天一夜,路上就累得半死,哪還有精力開展工作。現在好了,100多公里的路,以前要一天時間的現在只要3個小時左右就到了,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減輕了我們路途上的辛苦。”
  據了解,2011到2012年期間,德格縣下達了溫拖、打源滾、中扎柯等3鄉的通鄉通暢項目建設計劃,2013年下達了燃姑鄉通暢項目建設計劃。截至目前,溫拖、打滾兩鄉通暢工程正在進行路面和路基部分施工,計劃于今年十月完成建設;中扎柯、燃姑鄉正在進行招投標、環評、水保等前期工作。2013年,該縣對更慶鎮歐普村、班達村、戈姑村,達馬鄉折東村下達了通村通暢項目建設計劃,目前,這四個項目已經完成第一階段施工圖設計,正在開展招投標等前期工作。
  據該縣交通局工作人員說:“公路是‘三分建設,七分管養’,既要重建設,更要重管理和養護。我局按照‘有路必養’的原則,在縣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將縣公路段人員經費、養護工人工資和縣、鄉、村道日常養護資金納入縣財政預算,切實保證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的穩定投入,為養護的正常進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目前,我縣26個鄉鎮都有農村公路養護站,鄉鎮副鄉長或副書記任農村公路養護站站長,2至3名鄉干作為養護站成員。同時,為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的示范效應,經過多次評比,目前,我縣確定達馬鄉和岳巴鄉作為管養示范鄉(鎮),達馬鄉和岳巴鄉通鄉公路共計39.1公里作為文明示范路,八里達村、龍真村、康秋村等3條通村公路共計37.81公里作為文明示范路。農村公路管養示范鄉(鎮)和示范路的確定,為激勵先進鼓勵后進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進了全縣農村公路養護再上一個新臺階。”
  采訪結束后,站在村口,記者放眼望去,一條整潔的鄉間公路映入眼簾,自腳下向遠方伸展,好似隨風舞動的綿綿玉帶,纏繞在美麗的山嶺間,通往每一位村民的心中……
  • 上一篇:九龍:干群點贊宣講好
  • 下一篇:瀘定城南大橋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