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康定縣探索現代農牧業發展新模式

《甘孜日報》    2014年09月21日

    本網訊(孫學花 文/圖)近日,當筆者來到康定縣新都橋時,一片片金黃的麥田展現在眼前,收割機不停的工作場面,拖拉機忙碌的來回在天地合牧民家中,豐收的喜悅嵌在牧民的臉上。“現在正是收割的季節,我們根本不用人工,全是機器設備,割糧食用的是收割機是政府給了補貼的,運輸不用人工,都是用拖拉機拉,我們只需要上個車就完了,麥子曬干了直接用脫粒機,磨面直接用電磨,可以說完全是農機一體化運作,我們老百姓是越來越輕松了,糧食產量比以前大幅度提高,因為我們現在用科學種田,用復合肥、地膜等科學技術,日子越來越幸福。”瓦澤鄉瓦澤村村民降初高興地分享著他家豐收的喜悅。
  是啊,降初道出了整個村民的心聲,自從康定實施“四化聯動”以來,農牧業走向大轉型的道路,用科技振興農業是現代農業建設的根本,該縣從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耕作方法、選擇優良糧種、大力改進農業機具等方面入手,在全縣范圍內形成了農業產業發展的新局面。從近兩年的農業成效上不難看出,康定縣牧區、農區、半農半牧區的農業產業發展很快,部分地區還成立了多種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對帶動一方經濟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
  該縣不斷探索“園區+公司(專合組織)+基地+農戶”的現代農牧業發展模式,優化農牧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扶持涉農企業和專合組織,加強中藏藥業和農牧產品加工。發展休閑觀光農牧業,實現以工促農、農旅互動、產村相融,努力形成“八大產業基地(青稞、馬鈴薯、芫根、蔬菜、水果、中藏藥材、禁牧育草、牲畜養殖)、兩大園區(新都橋農產品加工園區、中藏藥業加工園區)、一帶(國道318沿線農牧業觀光旅游帶)兩區(折東特色水果觀光示范區、折西農作物大地景觀旅游示范區)”的休閑觀光現代農牧業發展格局。力爭到2015年,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0元。
  調整思路,增添措施。從“五抓”助推農牧業現代化建設進程。即抓規劃明方向,高起點編制“康定全域發展戰略規劃”、“康定縣高原特色農牧業發展規劃”、“‘十二五’農牧民增收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明確了“八大產業基地、兩大園區、一帶兩區” 休閑觀光農牧業發展布局。抓扶持增活力,縣委、政府研究出臺了《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實施意見》,并完善《農牧業產業化扶持獎勵辦法》。縣財政每年將500萬元作為農牧業發展資金,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組織、種養大戶等予以大力支持。抓基地調結構,建成特色水果基地3000畝;優質青稞基地30000畝;馬鈴薯基地12000畝;綠色蔬菜基地9200畝,種植袋料香菇180萬袋、羊肚菌30畝,種植魔芋1000畝;中藏藥基地3486畝;建設藏香豬、藏雞特色養殖基地,養殖規模5000頭(只)。抓產業促增收,扶持涉農企業和專合組織,邀請省、州農技專家舉辦各類農業實用技術培訓32期,培訓2萬余人次;加大農機現代化水平,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9萬千瓦,科學種田水平大大提升;發展”青藏谷地”等龍頭企業12家,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13個,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個,省級示范社3個。抓營銷樹品牌,“用特色打造品牌,用品牌鑄造精品,用精品占領市場”的思路,積極開展“三品一標”申報認證工作,注冊農產品商標11個,全縣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整體認證;積極參加“西博會”農產品展銷會等會展。“農牧業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2去年全縣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0612萬元,增長4.2%,其中農業增加值19487萬元,增長24.3%;牧業增加值19636萬元,從以上數據顯示我縣農牧業現代化建設,對縣域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該縣農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近年來,康定縣圍繞建設“四個康定”目標,重新審視縣情注重規劃引領,逐步建立以旅游為支撐、城鎮為依托、工業為主導、農牧業為基礎的發展格局,形成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業互動的良性發展局面。


 
  • 上一篇:砥礪前行 奮力突圍
  • 下一篇:石渠:因地制宜發展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