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才華 /文 記者 楊燕 /圖
被譽為香巴拉的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豐饒土地上,伴隨著農村改革在探索中的強勢推進,沿著科學發展,快步發展的軌道,和“率先突圍,領先發展”的基調,鄉城縣正邁著鏗鏘腳步意氣風發的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篇章。
走在環境整潔優美、文化氣息濃郁、管理規范民主、居民生活舒適、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仲德村,目之所及是競相發展唯恐落后的勢頭,村民在宜居的環境里,在產業的支撐下闊步邁向新生活。這是鄉城農村改革探索的一個縮影。
鄉城縣把握好農村改革的方向和節奏,謀劃好農業農村發展思路和方法,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把農民的利益和農業農村發展放在首位,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取得新成就,在新農村建設上取得新進展,激發出了農村經濟社會活力,為保持農村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筑牢農村發展中,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堅持“兩個50%”惠民助農舉措,將“小路、小橋、小水利、小能源”的“四小工程”建設融入新村建設中,解決農村發展瓶頸,激發出群眾空前的參與熱情,使農村的各項發展縱深推進。目前,89個行政村的入戶和聯戶路85%硬化,從硬化道路到綠化家園,從統一風貌到美化庭院,從亮化村莊到凈化村落的啟動和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讓群眾生產勞作越來越便捷,城鄉差距也越來越小,農村行路難、飲水難、基礎差的問題得到持續改善。享受著日益便利山村生活的農牧民群眾,在農村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意氣風發。
鄉城縣在建立農業投入保障機制、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等農村改革等十項措施中,做好土地文章,組建農業開發公司,采取土地入股,在公司收益中分利,實現群眾“租地拿租金、在自己土地上打工領工資、入股分紅利”的增收效果。先后建成藍莓基地、葡萄基地、萬畝核桃基地等讓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農產業,為高原農產業發展探索了一條新路,“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正在發展中變為現實。如今已建成了康南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區,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格局,部分農特產品獲得了“三品一標”產品認證。探索形成的“龍頭牽引、專合帶動、農戶代養、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和專合組織建設成為產業壯大的“助推器”,使群眾收入得到增長。
在改革推進中,對354戶生存條件差的群眾實施整體搬遷,加快農業人口城市化轉移,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和集約用地制度,加大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發揮現代農業引領作用,連續實現糧食產量穩中有升。在堅定有力的改革中,鄉城農村面貌、農民面貌、農民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站在新起點,鄉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發展中負重進取,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用勤勞和智慧,堅實和自信的腳步,激情澎湃的走向發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