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龍寺圍墻上的橫幅。

喇嘛向武警官兵表示感謝。

地震并沒有帶走金龍寺僧人的笑容。
■記者 張濤 唐闖 文/圖
“黨委政府親如父母,領導干部親如兄弟!” 這是道孚縣八美鎮金龍寺活佛仁青翁加對此次抗震救災中黨委、政府和廣大干部的感恩之語。
金龍寺位于八美鎮中古村,始建于17世紀,是道孚縣年代最古老的寺廟之一。11月22日下午,該寺的僧人們正聚集在寺院的大殿里舉行佛事活動。16時55分, 腳下突然而至的震動,讓站立著誦經的僧人們幾乎跌倒。緊接著,建筑物稀里嘩啦倒塌的聲音從門外傳來。20歲的扎巴旦增第一個打開已經快變形的大門,和同伴們迅速向院中跑去。直到跑出200多米開外,他才發現,自己竟然光著腳。回頭看看大經堂,已經模糊一片。
有著300多年歷史的金龍寺受災嚴重,寺廟外院墻體全部坍塌,大殿、廚房、僧舍絕大部分被毀,已不能居住和使用。
“地震發生得太突然,我們跑出大殿后大部分人都驚魂未定,心里感到非常恐慌和無助。”寺管會主任向巴扎西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得知金龍寺的災情,鄉鎮、村組干部和縣上結對干部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協助寺廟開展抗震救災工作,幫助僧眾搬離危房,穩定他們情緒。
寺廟同心同向聯系負責人道孚縣委常委洛絨傾培也在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向巴扎西,詢問災情。“他在電話里對我說‘只要人是安全的,其他問題都能解決’”。不久,救災帳篷搭建起來了,水、食物也陸續送進了寺廟。“隨后,縣紅會又為我們送來了80張棉被,在受災中第一個能想到我們的就是聯系單位和聯系領導。”
據洛絨傾培介紹,災害發生后,黨委、政府馬上組織力量開展應急救災,無論是聯系寺廟的單位,包括同心同向聯系干部,武警官兵、駐訓部隊和公安干警,都第一時間趕到寺廟開展抗震救災工作。現在,寺廟僧侶全部得到妥善安置,保證大家有飯吃、有帳篷住、有衣穿、有藥醫、有水喝。當前,道孚縣正在組織人員進駐金龍寺,開展核災查災工作。
27日上午,記者一行來到金龍寺,看見院子里已經搭起了一排排整齊的救災棉帳篷,當地干部和武警官兵正同寺廟僧人一道加固帳篷,僧人們從自己的帳篷里抱出礦泉水,送到武警戰士們手中。
“雖然此次寺內房屋在地震中破損嚴重,所幸的是寺內僧人沒有傷亡,大家也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省政府副省長曲木史哈、州委書記胡昌升、州長益西達瓦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也都到寺廟來看望慰問我們,告訴我們黨和政府一定幫助我們溫暖過冬,協助寺廟開展重建。感謝黨、感謝政府。”向巴扎西欣慰地說,“利眾生是我們佛家的思想,也是現在搶險救援人員正在做的事,感謝他們。”
隨后,記者隨同寺院僧人們一同查看了在地震中嚴重損毀的大殿。走進金龍寺大殿,記者發現由于地震,大殿內供奉的蓮花生佛像的脖子已經歪了,隨后,僧人們又領著記者來到二樓的儲藏室,推開厚厚的朱紅色的門,記者看見封好的茶葉已經散落在地,由于地震,儲藏室的一面墻壁仿佛被什么撞出了一道大大的縫隙,塵土和石塊覆蓋在地板上。
盡管大殿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由于救援及時,僧人們得以安全脫離險境。在大殿左側,記者看見一排酥油燈正在靜靜燃燒,溫暖的光焰讓受損嚴重的大殿突然添了一份從容和淡定。金龍寺的僧人告訴記者,由于及時得到救援,相關佛事活動并未受到影響。記者 得知,寺廟的大多數法器和經書已經被轉移到了帳篷里,自11月22日受災以來,金龍寺依然佛號聲聲,為災區祈福的誦經聲依然如故。
記者離開金龍寺的時候,僧人們已經做完早課,他們紛紛走出搭建的救災帳篷,在燦爛的陽光下享受陽光。道孚縣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下午僧人們還要繼續開展佛事活動,后續的救援物資還會陸續送到金龍寺。
記者注意到,在金龍寺大門處的圍墻上貼著一面寫有“同心同向,共渡難關,重建家園”的紅色橫幅,一位僧人口中念念有詞,走過橫幅,向新搭建的救災帳篷走去,另一位僧人則拿著一柄鋤頭走出寺院大門,隨同另一批救災人員去處理前幾日垮塌在地的石頭。
在道孚縣金龍寺,抗震自救的工作在繼續,僧人們重建家園的行動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