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用愛心“搭建”別樣的溫暖

甘孜日報    2014年11月30日

——道孚縣共建支部、結對干部奮戰抗震救災一線側記
  

黨員服務隊助災民加固危房。

結對干部幫助道孚縣中古村災民搶救財產。
  “面對地震災害,聯系單位和聯系領導第一時間趕到了金龍寺,今天,縣紅會又為我們送來了80床棉被。”地震后第6天,陽光燦爛,道孚縣中古村金龍寺管會主任向巴向記者講述著自己在地震中感受到的溫暖。
  “地震災害發生后,結對干部何醫生趕到我家里,看到住房受災開裂,她叮囑我們全家人不要呆在家里,幫著我們搬東西。危難時刻,她心里想著“親戚”,我們全家非常感動。”中古村村民桑登談到何醫生時言語中充滿感激。
  “地震發生后不久,八美鎮干部劉怡就到我家來看望我,發生災情至今,她仍然堅守在崗位上,幫大家搶修房屋,她太辛苦了。”面對記者,中古村村民所措一個勁豎起大拇指。
走進道孚縣八美鎮中古村,走進這個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村莊,熱心的老鄉們聽說記者來了,一個個說著掏心掏窩的話,說到激動處,淚水在眼眶中打轉,雙手的大拇指一個勁地在空氣中摁著,仿佛要在記者的心里和眼里蓋一個結結實實的“手印”,烙下一份份深深的記憶。
  從11月22日到11月27日,短短6天時間內,兩次地震來襲,中古村大多數群眾毫發無傷,被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在第二次地震來襲后,記者走進中古村,但見一排排藍色印有“民政救災”字樣的帳篷在村子里一片空曠開闊地帶一字排開,與天空蔚藍的色彩比較,這一片用汗水和愛心搭建的藍色洋溢別樣的溫暖。
  這份溫暖把受災群眾的思緒再次帶回到數天之前。
  11月22日康定發生地震,道孚縣八美鎮中古村一瞬間成為受災最嚴重的村莊,道孚縣多個鄉鎮受均不同程度受災。地震發生后,道孚縣八美鎮、協德鄉、色卡鄉、龍燈鄉、亞卓鄉五個受災鄉鎮611名結對干部前往受災現場開展核災查災、幫助疏散群眾、轉移群眾財產,走訪慰問等救災工作,截止11月27日,道孚縣累計走訪群眾3197戶7174人,幫助群眾搭建帳篷50頂,搶修房屋811間,解決生活困難問題1013個,募集救災物資和資金(折合)11.02萬元。
  抗震救災行動中, 一個個數據讓人“瞠目結舌”,一個個故事讓人難忘。
  地震發生后,八美鎮人民醫院第一時間統籌救災工作,迅速落實值班人員,當即派出一支結對認親小分隊前往中古村農牧民親戚家中協助抗震救災。
  地震發生后,道孚縣公安局八美分局10名黨員干警成立了一支地震應急支援服務隊,到結對村支部開展救災工作,并出動2輛警車用于救災物資的運送工作,同時在村上設立了1個災區便民服務站。
  地震發生后,中古村村支部共建共創單位八美二中黨支部的黨員干部第一時間趕到到村上,幫助村民們開展抗震救災工作。目前,5個受災鄉鎮共建共創19個縣級機關黨支部深入36個結對共建村支部,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45支460人,共計開展義務活動731場次。
  在道孚縣中古村,當地村民和縣上的干部們一次次向記者講述著感人的故事,記者在感動之余,立即要求與故事中的主人公見面,并對他們進行更進一步的采訪。然而,記者得到的答復卻是:“他剛才還在這里搬東西,不知道又到那里忙去了。”“縣上還有事,她做完事之后,又回縣上去了。”“就不要采訪了吧,某某某比我做得多。”
  ……
  在中古村,置身在一排排藍色的家園里,記者一時間竟有些“不知所措”了:所有參與抗震救援的干部、志愿者、電力工人、普通的群眾還有武警官兵都在忙碌地奔波著,交談顯得多余,采訪竟會在無意中打斷工作進度。就當記者在“躊躇”之際,不一會兒功夫,一頂嶄新的帳篷又搭建起來了,一盞燈又點亮了帳篷,一批救援物資又送到了受災群眾的手中。
  當太陽就要落下天際,中古村吹起一陣強勁的寒風,但熱火朝天的救援的場面卻絲毫沒有降溫的跡象,記者看見老鄉們端著一碗碗滾燙的熱茶走向武警戰士,走向志愿者,走向干部、走向奮戰在寒風中的人們。大風過處,藍色帳篷上一面面鮮艷的黨旗和國旗迎風飛舞。■記者 唐闖  張濤
   

 
  • 上一篇:康定縣木雅祖慶學校校長因疲勞過度暈倒
  • 下一篇:讓災區群眾溫暖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