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道孚縣推進基層人社平臺建設

《甘孜日報》    2015年06月18日

 
    ■ 本網記者 張濤
  近期,道孚縣麻孜鄉菜子坡村的青年農民降措在鄉政府便民服務中心接受了職業指導培訓,辦理了就業失業登記證,并在這里的招聘信息中看到潤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招保安。這公司離家不遠,比較合適自己,他決定去試試。“以前辦這類事總是到處跑,事不一定辦成,還耽誤了時間。現在好了,求職登記、職業指導,一道門辦完所有的事,方便得很!”他說。
    降措所說的“一道門”是指該鄉的便民服務中心,除求職方面的事,他還能在這里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著實方便。
   現如今,無論走進道孚縣的各鄉鎮辦事處、服務中心,還是縣社保大廳,入眼便是窗明幾亮的服務大廳和煥然一新的辦公桌椅。如果不注意服務窗口整齊擺放的就業、培訓、醫保、居民養老保險等宣傳資料以及墻上的業務流程圖,大家都會誤以為到了哪家銀行的營業大廳了。這是該縣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基層小平臺投入的大建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更好的發揮基層平臺的服務作用,該縣整合縣財政資金及郫縣援助資金130萬元,改建縣人社局綜合辦公樓,實現了行政局與業務局合署辦公。在社會保障服務大廳新增多功能培訓教室和信息化檔案室,并設有7個服務窗口,可以一站式辦理“五險”參保繳費、關系轉移、待遇支付等業務,從源頭上避免了辦事群眾兩頭跑、多頭跑的狀況,服務功能和服務品質較以往有了質的提升。同時,按照鄉鎮標準化建設要求,該縣各鄉鎮均設置了就業和社會保障辦公室或服務窗口,對外統一掛牌、對內統一制度,并配備了辦公桌椅、文件柜以及電腦、打印機、投影儀、音箱、電子觸摸屏、LED外掛電子顯示屏等高科技辦公設備。通過配置這些高規格設備,實現了社保、醫保、失業登記、就業援助等業務辦理不出鄉鎮的新局面,人社整體工作朝著“數據集中、服務下延、全縣聯網、信息共享”的目標不斷完善。目前,全面完成了除沙沖鄉以外21個鄉鎮、鄉鎮衛生院的“金保”專網接入工作,實現了州縣鄉三級網絡平臺對接,形成了布局合理、流程科學、服務到位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
    另外,道孚縣合理調配充實力量,縣級就業和社保經辦機構人員從16人增加到22人,各鄉鎮配備專兼職勞動保障員1至2人,為三個寺管會配備勞動保障協理員6人,并將去年面向社會招聘的25名勞動保障協理員充實到了各鄉鎮。同時,為了讓這批青年才俊能夠更好、更快地勝任基層服務工作,上崗前人社局組織他們集中進行了系統的業務學習。組織業務人員到對口援助的郫縣、都江堰市現場觀摩業務操作示范,提高他們的業務經辦能力,做到下去能辦事,辦事不怕難,難事能辦好。
   這群“好馬”配上“好鞍”后,道孚縣人社基層平臺的規范化建設就更上了一個臺階。各類臺賬、檔案分門別類擺放在文件柜里,社保、醫保、就業、失業等信息打開電腦就能清晰明了,群眾還可以通過電子顯示屏和觸摸屏電腦了解最新人社法規、政策及用工信息等,各鄉鎮辦事處、服務中心的基層平臺儼然成了“小小人社局”。正如該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崔彩云所說:“為實現服務零距離,不出鄉大院,能辦人社事,這就是我們工作的最終目的。”
   人社無小事,枝葉關民生。基層服務平臺實現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工作“六到位”以后,如何充分發揮基層服務平臺“聽民聲、解民難、釋民惑”的前沿陣地優勢?
   “我們要求各鄉鎮人社業務的經辦人員在服務中要做到‘三給、三清、三帶’。就是對來訪辦事群眾做到:給一句問候,給一個座位,給一杯熱茶,盡量讓群眾感受到人社干部的親切和關愛;認真做到記清來訪內容、答清來訪問題、寫清來訪臺帳,做到來百姓來訪事宜在最短時間,用最簡化的程序將能辦的快速辦理,不能辦的做好解釋工作的服務格局;把各類惠民政策和法律法規帶到村上入戶宣傳,把能在村上辦的事帶到村上辦,把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和群眾訴求帶到鄉上統一梳理,共同解決。”道孚縣政府負責人介紹到。
   如今,道孚縣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平臺不僅可以為老百姓提供就業崗位信息、失業登記、就業培訓服務,還可以為老百姓辦理養老、醫療等各種社會保險手續。同時,老百姓工作中發生企業拖欠工資或者合同糾紛,都可以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平臺通過調解仲裁、勞動監察得到妥善解決。“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平臺是老百姓就業創業的推進器,社會保險的加速器,勞動權利維護的保險箱。”道孚縣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平臺在政府和基層人民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幸福的橋梁,正健步走在一條帶著“體溫”的群眾路線上。
 
  • 上一篇:泥石流造成康定南郊路段一片泥濘
  • 下一篇:德格加快電網建設與改造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