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縣委宣傳部)色達縣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落后、經濟發展滯后,縣貧民窮的現狀十分突出,為此,該縣縣委、縣政府把扶貧開發作為解決民生問題的現實需要、體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抓手、促進和諧穩定的有力支撐,認真宣傳貫徹《四川省農村扶貧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著力推動扶貧工作落地見效。
堅持“三個結合”,干部學習有“深度”。結合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強學習,將《條例》納入縣委中心組學習專題、“三嚴三實”專題討論和縣級干部講黨課內容,在全縣干部中逐級學習、分層指導,牢固樹立依法治貧、真情扶貧、精準幫貧的工作理念,指導實踐扶貧開發工作。結合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于7月7日召開領導干部大會集中學習討論,緊密聯系色達縣實際,確立“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求突破,四年上水平,五年奔小康”的工作思路,力爭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基本住房,基本與全省同步達到小康社會。針對全縣普遍存在的住房難、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就醫難、通信難、就業難、致富難等“九難”問題,抓深規劃編制,做到定位準確、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措施具體,突出規劃的引領作用;抓實項目建設,建好“五大扶貧工程”,不斷改善住房、交通、電力、通信、飲水等基礎條件,不斷完善教育、醫療、衛生、社保等公共服務,提高扶貧開發效益;抓細精準扶貧,落實“五個一批”措施,確保扶真貧、真扶貧;抓好產業扶貧,大力培育生態農牧業、文化旅游業、生態中藏藥業,實現“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轉變,促進群眾持續增收。
強化“三個宣傳”,社會宣傳有“廣度”。把在群眾中學習宣傳《條例》作為重點,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開展宣傳活動,實現“見面”宣傳全覆蓋、“陣地”宣傳造輿論、“提質”宣傳重引導。
狠抓“三項措施”,工作推進有“力度”。按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總要求抓強組織領導,調整充實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定期專題研究扶貧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層層分解任務,逐級明確責任,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進行督查督辦。抓細精準扶貧,印發《精準扶貧工作方案》,制定89個貧困村、10746人的脫貧解困“責任清單”和“任務清單”,建立1名縣級聯系部門干部、1名結對認親干部、1名包村蹲點干部結對幫扶1戶貧困戶的“3+1”幫扶機制,逐一落實幫扶責任、幫扶措施和幫扶項目,確保扶貧對象穩步脫貧。抓實扶貧工程,今年,該縣共整合財政、扶貧、“兩資”、以工代賑和民生等項目資金近2億元,大力實施“五大扶貧工程”。著力推進新村扶貧,啟動實施扶貧整村推進工程3個,加快推進洛若扶貧連片開展項目和翁達幸福美麗新村項目。積極推進產業扶貧,建設“獨一味”種源基地700畝、川貝母溫室大棚20個、蔬菜溫室大棚20個。扎實推進基礎扶貧,新建通鄉公路2條、通村公路53條;加快縣城自來水廠建設,實施管飲工程31個,打水井256口,解決2.4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實施無電地區電網覆蓋工程,解決近3000戶無電戶的用電難題;大力實施移動通信基站建設,實現 104個行政村通電話、15個行政村通寬帶,年內全縣通信基站覆蓋率達到 77.61%,實現主要交通線路和村組手機信號全覆蓋。加力推進生態扶貧,完成沙化治理工程3個、礦區植被恢復工程2個、水源地保護工程1個,啟動果根塘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和霍西鄉曲雍村易地搬遷工程。推進能力扶貧,開展農牧業實用技術、旅游經營管理、摩托車維修等技能培訓,組織20名村干部到內地考察學習。同時,管好用活成都市溫江區、大邑縣對口援助資金163萬元,實施文化、教育、衛生等民生工程3個、產業培育項目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