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城縣依托龍頭企業促進特色農牧業產業化發展
放養的藏雞。
■ 本網記者 張濤 楊珂 文/圖
“書記,我今年不打算外出打工了,想在鄉上的果園養雞場找點事做,順便學習養殖技術,這樣還能照顧父母和孩子。”今年年初,鄉城縣青德鄉仲德村村民洛布,找到該鄉黨委書記澤郎初,說他想到離家不遠的養殖場打工。3天后,在澤郎初的牽線搭橋下,洛布如愿成為了一名藏雞養殖工。
洛布口中的養雞場就是鄉城縣雪域陽光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設在青德鄉的藏雞養殖基地。這里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一走近養殖基地,只見山上種滿了果樹,果樹下面便是上萬只藏雞的樂園。只見它們或相互嬉戲、或在林間漫步、或在地上尋食,累了便“飛”上果樹小憩。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些雞不但體型健美,形態各異,羽毛更是五顏六色,十分絢麗。
“這些就是純正的藏雞,它們以覓食草籽和昆蟲為主,另外以本地玉米、南瓜作為輔料補充,體形輕小、胸腿發達,集土山雞、烏骨雞和珍珠雞的特點于一體,完全不愁銷路。”據該公司副總經理毛成坤介紹,公司的產品“貢嘎陽光”牌藏雞、藏雞蛋于2012年12月12日正式在北京新華特產商城上市銷售,該產品一上市即成為高端市場新寵,成為北京市場上價格最貴的藏雞和藏雞蛋。“藏雞和藏雞蛋從目前的市場反響來看都非常不錯,有很好的前景。受制于我們自己的規模,藏雞還不能滿足現代化訂單化的生產。但是,隨著市場的慢慢打開,藏雞產業已經開始為我們帶來了一定回報,也給公司帶來了更大的信心。隨著公司經濟效益的好轉,我們準備加大對藏雞產業的投入,加快藏雞產業的發展,加強藏雞品牌的打造。我們相信這種以產促銷,以銷促產的良性循環能夠將藏雞產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將其打造成鄉城乃至甘孜州的招牌產業。”
鄉城縣雪域陽光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自2009年7月成立以來,實現藏雞養殖模式、養殖品種、養殖環境回歸自然,已是四川農業大學的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公司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戰略,實現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充分發揮了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目前,公司年出欄商品藏雞15000只,藏雞蛋60萬枚;年加工飼料800噸,帶動農戶300余戶。“去年我們發動青德鄉農戶為公司種植100萬公斤有機南瓜作為雞飼料,由公司免費提供優質南瓜種子,以每公斤一元的保底價回收,僅此一項,就為全鄉老百姓增收50萬元以上。養殖場畜禽糞便直接用于青德鄉萬畝果園作有機肥料,實現了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95%以上,形成了從種植到養殖再到種植的生態種養模式和產業鏈。”毛成坤介紹說。
據介紹,公司還與鄉城縣正斗鄉白壩村藏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簽訂了寄養合同,技術人員就藏雞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控等為社員進行講解和培訓,給寄養戶發放《藏雞飼養管理手冊》、疫病防控技術和飼養管理登記冊等培訓資料,以戶為單位實施分散飼養管理。按照合同約定,企業向寄養戶提供日齡在45天以上、體重在0.3—0.5斤之間的雞苗,每只按15元計,寄養期到8個月后,企業以不低于每只80元的價格向農戶回收,產品加工、市場開發等均由企業自行承擔。該縣農牧和科技局還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寄養農戶出欄的商品雞按每只15元進行獎補,使之成為了農戶的又一養殖收入。
在公司的帶動下,鄉城縣農牧民的藏雞養殖積極性與日俱增。尼斯鄉邊邊哨村村民洛絨翁加原來也在公司的養殖場里當過近兩年的養殖工人,通過在打工中摸索,他逐漸掌握了藏雞的養殖技術。前年,洛絨翁加辭去養殖場的工作,在家養了30余只藏雞。經過快兩年的試養,洛絨翁加果園里的藏雞已有54只了。“去年冬天我還賣了一半的公雞,150元一只;母雞不賣,用于產蛋。藏雞蛋冬天4元一個、夏天3元一個,還不用拿到市場上去叫賣,自有人上門收購,去年光賣雞蛋我家就收入一萬五千多元。”一人富不算富,洛絨翁加說,他還想辦養殖業合作社和種植、養殖生態園,帶領鄉親們一起規模化養殖藏雞,過上富裕的生活。
“禽類養殖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周期短、利益高的特點,是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鄉城縣委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藏雞只是全縣眾多特色農產品中的一個。鄉城將以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快速增加農牧民收入為首要任務,繼續增加農牧業投入,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加快發展農牧業產業化經營,以能人帶動、協會帶動、龍頭企業帶動、村黨支部帶動等多種方式,促進特色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切實增加群眾現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