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何勇)針對目前部分村級組織軟弱、財務管理混亂、農牧民黨員發展困難,以及村干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帶頭致富能力欠佳等問題,白玉縣采取選派優秀黨員干部到村(社區)擔任第一支部書記的方式,開展“傳、幫、帶”,不斷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成為農牧區發展、穩定、民生、黨建等工作的“主心骨”。
切實將選派工作與結對認親、共建共創活動有機結合。同時,幫助理清工作思路,找準致富路子,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積極協調資金、引進項目、提供信息,加大農牧區發展庭院經濟、大棚蔬菜、中藏藥材種植等方面的指導力度,培養發展種植、養殖大戶和營銷大戶,加大牲畜出欄和商品出售,不斷提高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能力和生活水平。一年來,“第一書記”到村調研、現場辦公、聯系協調工作5100余人次,幫助制定脫貧規劃158個,研究幫扶項目85個,引進致富項目14個;發展種植、養殖及營銷大戶20人,指導成立農合組織2個,幫助建立蔬菜大棚130余個。
堅持每年為群眾辦1—2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著力抓好學生動員、項目建設環境優化、支農惠農政策兌現、安全生產監管等工作,全力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一年來,“第一書記”參與爭取、協調資金300余萬元,幫助32個村實施通路工程、36個村實施通電、通水工程,新建、改擴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6個,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300余件。
協助指導任職村深化社會管理創新,指導建立村治安聯防隊,組織村民配合開展依法治州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強化宣傳教育,開展政策、法規大宣傳、大宣講215場次,發放宣傳資料3.3萬余份,4.5萬人次受教育,農牧民群眾的感恩意識、法律意識、國家意識得到明顯加強;深入群眾中排查矛盾糾紛142件,成功調處化解138件,努力實現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解決在基層的目標,在重點項目建設中未發生一起“阻工撓工”群體性事件,確保了農牧區和諧穩定。
發揮村“兩委”和群團組織作用,做好村級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和黨員發展工作,加強村干部和黨員教育管理;規范村級事務管理,健全完善議事決策制度,落實組織生活、“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及村(財)務公開等民主管理制度,指導村黨支部貫徹執行好縣委和鄉(鎮)黨委的工作部署。
建立督導考評機制、三方共扶機制、動態調整機制、學習交流機制,對“第一書記”嚴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