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瀘定茅草坡村干群攜手打造幸福新村

《甘孜日報》    2015年08月20日


茅草坡村產業路施工現場。
    ■王可富 羅楚凱 文/圖
    “這條路我們盼得太久了,我給大家送點水,大家修路辛苦了,希望這條路早一天通到我家地頭。”這是近日瀘定縣茅草坡村婦女王茂瓊懷抱兩月大的女兒、拖著三歲的兒子為正在修建產業路的群眾送水時道出的心聲。
    瀘定縣得妥鄉茅草坡村是平均海拔1600米的高山村,90%的土地坡度在70度上下,全村39戶111人,耕地177.75畝。
    “茅草坡是個在山上背篼倒了,人都要跑到山腳下大渡河邊才能撿到的地方。”附近村民形象地描述茅草坡的地理環境。過去這個村因村兩委運轉不暢,村干部戰斗力弱,陣地作用發揮不明顯,信訪矛盾糾紛多,產業路不通,群眾意見大等一大堆問題,村黨支部被評為了后進,成為了弱村。
    軟鄉弱村集中整頓已經開展好幾個月了,茅草坡現在怎么樣了?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近日到茅草坡村進行了實地走訪,發現這個弱村變了。
    走在上茅草坡村的路上,映入眼前的是一條連接聯合、彎木桿、茅草坡三個村的環形通村路,一條3.2公里長,3.5米寬的茅草坡村產業路正在新修,在已開工20余天的產業路施工現場,筆者看到挖掘機正在忙碌,村組干部在一線指揮協調解決問題,40余名村民配合挖掘機加緊施工,盡管天氣炎熱,村民們干勁十足,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過去沒得路,一年喂根毛豬要請三四個壯勞力背到山下去賣,回來全身痛幾天。后來通村路雖然通了,但時間一長路況差,農產品還是不好運輸,也不安全。” 57歲的余世海對過去的苦楚仍記憶猶新。
    “通村路修好后,我們一直想延伸產業路,方便群眾生產。”村主任王術兵回憶說,這條路在五年前就說要修,可一直動不起來,主要是協調難,不管動到哪家的地,村民都要補償錢、要換地,過去要想做個公益事業,不要說動經濟林木,就是動幾株莊稼苗都不行。
    “這次修路,鄉上為我們爭取到10萬塊錢,是沒有其它勞務費和補償的。”新當選的村書記王正剛說,“村民陳健家的佛手柑和核桃經濟林木被挖、玉米被埋,沒開過一句腔,沿途各家各戶的經濟作物不同程度受到傷害,但都沒要一分錢。開工二十多天來,村民們每天堅持投工投勞,除60歲以上的老人,該來的勞力都來了,現在村民修路的熱情高漲。” 
    筆者很是納悶,同樣的事怎么過去那么難辦,現在群眾的覺悟咋一下提高了呢?
    “過去,村干部各顧各,不團結,做事不公開,開會就吵,后來會也不開了。現在村第一書記來了,新的村支部書記也選起了,做事與群眾商量,公開透明,做什么事都為村民著想,咋個不支持嘛。”工地上正在干活的村民李術芬一句話道出了緣由和所有村民的心聲。
    “茅草坡村支部被評為后進以后,黨員、甚至群眾都感覺到臉上無光,如芒刺在身。現在,我們正視問題,誓要知恥而后勇,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摘掉后進不光彩的‘帽子’。” 駐村第一書記徐健告訴我們,村兩委認真梳理了過去存在的問題,精準制定了整頓方案,并全面進行公示。一方面,村兩委黨員干部嚴格落實整頓方案,帶頭取信于民;另一方面,通過宣傳教育發動群眾,讓村民也感受到后進的恥辱與對發展的不良影響,進而積極參與到‘摘帽’行動中來。”
    據了解,為確保軟鄉弱村轉化升級,按縣委統一要求,得妥鄉專門成立了以聯系鄉縣級領導掛牌督辦,以鄉黨委書記、鄉長為組長,鄉黨委副書記、組織員、機關共建共創支部書記為副組長,以副鄉長等為成員的弱村集中整頓工作領導小組和相應的駐村工作組,選派第一書記和包村干部駐村工作,制定了弱村整頓方案,工作明確時限、責任到人。自此,村支委會、村委會、群眾大會根據需要開了起來;村規民約制定出來了;往日閑置的活動室不再“鐵將軍”把門,門前不再雜草叢生;村務有了公開,制度上了墻,規范了檔案;群眾困難、問題、訴求也在鄉黨委和村兩委的大走訪摸排中得到梳理解決;村民盼望已久的通村路硬化也6月中旬開始實施了;7月25日,茅草坡村的產業路也正式開工建設……
    “下一步在鄉黨委的支持下,我村要把灌溉用水難的問題解決了,在調整產業結構中,大力發展佛手柑、磨芋、梅子、核桃等這些經濟林木,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讓群眾致富奔小康。” 第一書記徐健對未來茅草坡村發展充滿信心。
  • 上一篇: 鄉城縣消防安全檢查無“盲區”
  • 下一篇:丹巴縣加力整治軟鄉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