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市折東片區產業扶貧探索

羊廠村民正在領取大櫻桃樹苗。

羊廠村大櫻桃苗木地。
■ 李銘霞 周燕 記者 唐闖 文/圖
羊廠村位于省道211線,地處羊廠河右岸,各戶村民沿河床分散居住在高山、半高山峽谷地帶,全村平均海拔1550——2200米左右,以藏、漢民族混居為主,全村現有56戶、212人,其中:低保戶48人,殘疾人9人,建卡貧困戶14戶、51人。村上共有共產黨員11人。該村系康定市折東片區典型的半高山及高山貧困村。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下,羊廠村先后建成12000米人畜飲用水管道、硬化入戶路2400米、修建灌溉水堰1000米、新建村內機耕道6.2公里、架設5座鋼架橋,并于2013年實現移動、電信通信全覆蓋,為羊廠村的村民脫貧致富打下堅實基礎。
探索
環境雖好卻無致富門道
“山上的住戶想搬到河壩,河壩里的住戶想辦法搬到鎮上。”說起羊廠村大櫻桃產業扶貧開始前的現實,姑咱鎮羊廠村村主任殷繼林還有些沉重,黝黑的臉上掛著一絲記憶中的愁容。
羊長村村口距離姑咱鎮不過3公里,區位優勢明顯。此外,羊廠村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質不錯,出產核桃、花椒、玉米、土豆,是個多產之地。從生態環境來看,羊廠村空氣清新,青岡樹林立。其大溝深處,有野豬、磐羊、野牛、獐子等野生動物。其未開發的羊廠溝內有雪山、九海子、神仙洞,風光優美,且礦產資源豐富。
按理說,“近水樓臺先得月”,仗著如此區位優勢,如此豐腴的土地,如此獨特的生態資源,羊廠村老百姓的日子本該紅紅火火。然而因為羊廠村經濟底子薄,村民雖有強烈致富愿望卻苦于無致富之路,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傳統種植產業靠天吃飯,形不成規模,只是零敲碎打,老百姓靠借錢過日子;沒文化,缺技術,羊廠村人出門打工只能干力氣活。一年忙下來,家中無積蓄的不在少數。截至2008年,羊廠村通往外界的只是一條3米寬的土路;截至2012年,羊廠村仍然是通信盲區。
新村委班子走出新氣象
“如果不是全州興起了全域旅游的熱潮,如果不是產業扶貧的好政策,我們真找不到方向和發展思路。”村長殷繼林告訴記者。2010年,上級部門給村里派來一位大學生村官鄭歐飛,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新的村支部書記帶來了新的眼光和思路:走觀光農業休閑旅游的發展路。
2010年上任的村主任殷繼林是土生土長的羊廠村人,熟悉村情;新來的大學生村支書鄭繼飛有文化,觀念新,視野開闊。摸村情,幾番調研討論后,兩人一致認為:破舊立新的關鍵還在于改變抱殘守缺的舊想法。在新思路的審視下,在村委會的積極引導下,羊廠村人發現,往日默默無為的羊長村全身是寶。
未破壞的自然環境、清新的空氣,養眼養心;1550——22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不僅適宜人休養,還是一些可大力發展的集旅游觀光和經濟價值于一體的果木理想棲居地;羊場溝內的原始森林、珍稀動物、自然風光是旅游觀光的又一雄厚資源。
新村支部書記的發展思路清楚了,羊廠村人的日子開始不一樣了。
為給以后觀光旅游事業打下基礎,根據國家扶貧政策,有了想法的羊廠村人得到項目支持。在康定市三年交通攻堅項目的支持下,政府出材料,村民投工投勞,一條全長7.8公里的硬化路鋪到了家門口,鋪到了田間地頭;羊廠河左右兩岸建立移動、電信公司的通信基站。為了改變窮日子,割掉窮根子,羊廠村人干勁上來了。
“修路的挖掘機一響,全村人都動起來了。”村主任殷繼林回憶當時修路的場面。就在記者走進羊廠村的時候,羊廠村人已經找到了一處可灌溉全村農田的水源。明年,一條嶄新的灌溉渠就將為土地送來新的甘霖。
大櫻桃點亮村民脫貧夢
要最終實現觀光農業休閑旅游的目標,沒有一個主打產業萬萬不行。這個產業既要能形成規模,還要和當地的生態環境、自然條件相適應,同時又要讓當地老百姓認可。
難題擺在眼前,選來選去,殷繼林、鄭繼飛選中了經濟價值極高,又兼具旅游觀光價值的大櫻桃。“優質大櫻桃在成都要賣到40多元一斤。”鄭繼飛告訴記者,一旦大櫻桃能在羊廠村落地生根,羊廠村脫貧便不再是一句空話。
然而,羊廠村的村民們心里卻有不少疙瘩要解開:大櫻桃能種活嗎?銷路到底怎么樣?困惑讓兩人走上了去大櫻桃產地漢源縣的考察之路;之后,村委會又請來了專家測海拔,考察土壤。隨后,山東省召開全國櫻桃研討會,康定地區其它村落種植的大櫻桃因口感極佳、果實大且飽滿而備受好評。
最終,綜合各項考查結果,事情有了眉目:在海拔1500至2000米種植大櫻桃,其效果最佳。同時,由于優質大櫻桃種植環境要求較高,屬受限制品種,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羊廠村人心里有了底:羊廠村非常適宜種植大櫻桃,銷路前景值得期待。
為了徹底打消村民的顧慮,殷繼林率先在自己地里試種大櫻桃,不但成活,還順利結了果。在此基礎上,羊廠村的扶貧計劃及脫貧的想法,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政府出樹苗、肥料,免費聘請專家上門指點。
2014年12月,全村大部分土地種下大櫻桃。“種下大櫻桃,后期的管護是關鍵。”鄭歐飛告訴記者,為了讓大櫻桃順利結果,村委會想了兩個辦法:一是向每戶收取每株5元錢的樹苗保證金,樹苗一旦成活結果,全數退還。否則,所交保證金將充作公用。二是由村民代表推選出8位管護員。擔任政策宣傳,并負責將專家教授的管護技術傳授給其它村民,并監督除草、修枝、灌溉、打藥等各項管護工作。
“群眾脫貧的積極性需要相應的制度加以保護,給予監督。”羊廠村村主任和村支部書記告訴記者。在羊廠村,記者了解到,如今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考慮買車,準備翻修房子。一位村民告訴記者:“現在就等大櫻桃明年開花,后年結果,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就算只賣20元一斤,每家人戶都可以收入10萬元。以后我們還要搞民居接待,要先做好準備,把日子搞得更紅火些。”
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臉上透著笑容,他說他相信,自己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故事
數畝大櫻桃留住一家人
“等明年大櫻桃掛果了,我們的生活就好了。”望著地頭一排排櫻桃樹,康定市姑咱鎮羊廠村村民李通燕滿懷憧憬。隨著該市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大櫻桃正在一步步點亮該村村民的脫貧夢。
然而,就在幾年前,李通燕卻打起了搬家的念頭。
談到羊廠村的過去,村民李通燕感慨地說:“以前我們一年到頭就全靠栽點花椒、核桃、玉米過活,但是,莊稼只有一季,花椒的效益也不好,一年下來,收入簡直少得不敢看,生活真的是相當艱苦。”
莊稼養不了人,每年,李通燕喂養的幾頭豬,養的幾只雞也換不來幾個錢。每到年底,李通燕就犯愁:翻過年坎,農藥、肥料、種子樣樣要花錢,娃娃要交學費,家里吃穿用度的開支一樣也不能少。
“錢不夠,只能向親戚借。”李通燕告訴記者,每年1萬多元的收入,大部分用于還賬,幾乎存不起錢。“通信靠吼,治安靠狗,交通靠走。”李通燕說出了多年前的順口溜。壓力之下,李通燕準備搬回娘家瀘定縣沙灣村,尋求一條活路。
2014年年底,情況開始發生轉變。
村干部動員村民種植了210畝大櫻桃,牽頭成立了羊廠櫻桃種植農民專業社,全村群眾自發加入合作社。康定市農牧科技局向羊廠村免費提供大櫻桃樹苗。于此同時,村委會還挑選了8名村民參加了省農科院的大櫻桃種植專題培訓,并以點帶面,由他們帶領全村種植發展大櫻桃。
大櫻桃種下了,但是由于羊廠村地處山上,給大櫻桃的澆水灌溉帶來很大不便,為了解決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羊廠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下,聯系到四川省軍區高射炮預備役師開展了針對性的扶持。該部隊為羊廠村修建了蓄水池,解決了羊廠村的210畝大櫻桃地的灌溉問題。
“我們村還準備修水渠,覆蓋全村的大櫻桃灌溉,另外,兩公里以外還弄個主水管道,以便下游沒有水的時候上面可以把水續上。”李通燕高興地說。
與此同時,羊廠村的硬化路也通到了村民們的家門口,更增加了全村脫貧的信心。
大櫻桃種下了,蓄水池修好了,硬化路也通了,脫貧致富的希望在李通燕的心里亮起。“國家的扶貧政策好,樹苗、肥料都是政府給的,還組織我們村民開展技術培訓,相信在不久以后我們就能脫貧,過上富裕的生活。”李通燕告訴記者,她家有8畝地,其中6畝全部栽種了大櫻桃樹苗。
如今,李通燕是羊廠村8位大櫻桃管護員之一,擔負著監管和管護大櫻桃樹苗的重任。前不久,她自己買了一臺女式摩托車,每天跑村委會,下到田間地頭,悉心指導大家管護好大櫻桃樹苗。李通燕告訴記者,想著來年大櫻桃就要開花,后年就要結果上市,自己心里美滋滋的。她還準備在自己地里試種一些其它農作物,明年再多養幾頭豬,幾只雞。
“我不搬走了,羊廠村會越來越好的。”在李通燕家的老瓦房前,李通燕捧著一大把核桃,一個勁地招呼記者和隨行的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