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精準扶貧的爐霍實踐

《甘孜日報》    2015年12月08日

    2014年,爐霍整合基礎扶貧、產業扶貧、新村扶貧、生態扶貧、能力扶貧資金共1.9億多元,實施扶貧項目90余個,實現1245人成功脫貧——

下羅鄉甲色村修建通村路。

為群眾宣講扶貧政策。

爐霍縣委十一屆第五次全會會場。

爐霍縣委書記澤仁汪堆、縣長巴登調研扶貧工作。

爐霍縣城全景。
    從“等靠要”到“爭搶跑”,從“大水漫灌”到“精確滴灌”、從“輸血”到“造血”,爐霍縣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篤定。
    長期以來,爐霍縣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作為政府重要工作長抓不懈,堅持以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與貧困地區跨越發展相結合,以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團結協作、真抓實干,在扶貧新村、住房解困、易地扶貧、產業調整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群眾生產生活得到提高,文化、衛生、教育事業長足發展,貧困問題得到大幅度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2015年,爐霍將投入2.6億元實施196個重點扶貧民生工程項目,預計實現減貧1603人,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22.5%下降到19.5%。
   爐霍有信心,到2020年,實現全縣88個村8013人全面脫貧,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實現小康目標。而這信心來源于爐霍各級各部門敢啃硬骨頭的精神,這是精準扶貧的“爐霍實踐”,更是爐霍實施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的希望所在。

  ■ 謝山 陳麗 本網記者 袁飛 文/圖
   統籌資源
   推進“六大扶貧工程”

    在脫貧攻堅中爐霍縣既注重輸血,更注重造血,縣委、政府及扶貧部門緊緊圍繞重點扶貧工作,統籌各方資源,扎實推進“六大扶貧工程”。
    ——基礎實施不斷完善。抓住用好國家繼續重點支持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機遇,加強交通、農田水利、電網、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破除影響貧困地區發展的瓶頸制約,2014年投入3399.78萬元,建設5座大橋6條通村公路8個村的村道、路燈。啟動易日河水利工程建設,開展秋日河、益娘小流域等水利修復治理,實施朱倭鄉集中供水和蝦拉沱幸福美麗新村雨水管網工程。110千伏和35千伏輸變工程基本完成。新增5個自然村通電話、3個行政村通寬帶,新(改)建鄉郵政所11個。投入1536.13萬元實施寺廟“五通”工程,建設4條通寺公路,6處寺廟防洪堤建設。
   ——實施特色產業增收。以高原生態農業為重點,大力實施特色農業項目,帶動農牧民群眾增產增收。2014年,在全縣10個鄉鎮建設糧油高產高效示范片區,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1個。投資100萬元建設油菜基地200畝,投資125萬元建立6個蔬菜大棚,投資260萬元建立雪域俄色茶種子基地,雪域俄色茶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認證,獲得四川農業博覽會參展產品金獎,實現產值2000余萬元,新增就業20人,新增利稅10余萬元。
   ——文化旅游產業取得明顯成效。郎卡杰唐卡等民族文化產品創收600多萬元。編制完成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整體營銷規劃,重點打造霍爾章谷濕地公園、晏爾龍民俗新村、卡莎湖等特色景點;投資1000余萬元,沿國省干道及蝦拉沱景區設置觀景平臺、旅游標識標牌等設施。大力開展“大美藏區?魅力爐霍”旅游品牌推介,新開發格薩爾文化之旅、藏區小環線之旅等多條自駕游線路,全年接待游客16.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接待收入1.6億元。
   ——新村扶貧建設穩步推進。堅持產村相融、成片推進新村建設,整合各種資源,實施綜合開發,確保推進一個村、脫貧一個村、長遠致富一個村,完成7個貧困村整村推進任務,完成村道建設、入戶路、風貌改造、浴室等方面的建設。啟動實施朱倭小集鎮建設,積極推進雅德鄉晏爾龍旅游新村和宜木鄉蝦拉沱幸福美麗新村建設項目,“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村風貌初步呈現。
   ——著力實施生態扶貧。2個土地整理項目,新增耕地1500畝。完成48公里綠色景觀長廊建設。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發放補獎資金1548.75萬元,實施退牧還草工程40.3萬畝;草原生態補獎工作順利通過省級績效考評,榮獲全州綜合評比第一名。完成現代林業產業基地建設1.95萬畝,全年出圃苗木155萬株,義務植樹15萬株;兌現集體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金3303萬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5.2萬畝,發放退耕還林補助款1352萬元;有效管護森林資源,連續25年無重大森林火災。
   ——加大能力扶貧。加大對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教育扶持力度,落實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貧困生資助992.63萬元。全縣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99.96%和98.8%,新增教師63人。投入3960萬元,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7個鄉鎮衛生院和30個村衛生室建成投用,實施了縣婦幼保健院、縣疾控中心、縣中藏醫院制劑室等項目建設。
   鎖定目標
   2020年全面同步小康

   2020年,對于在改革開放中一路前行的中國來說,將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節點——實現全面小康!
   2020年,對于爐霍來說,是一張安排異常緊張的時間表,這個時間節點,意味著在“嘀嗒嘀嗒”的計時聲中,全縣8013人貧困人口要在那一年,那一刻,同步邁進共和國小康的大家庭。
   脫貧攻堅的接力棒傳遞到了這一代人的手中,歷史的責任必然落在了這一代人的肩上——沒有8013貧困人口的全面同步小康,就沒有爐霍的全面同步小康!
  “脫貧致富是實現小康目標最突出的‘短板’。現在離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只有5年時間。對爐霍縣來講,目標和時間與全國、全省、全州的要求是一致的、同等的,但起點和條件是完全不同的。” 爐霍縣委書記澤仁汪堆深感責任重大。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爐霍面臨著新的挑戰:一是貧困面較大。由于歷史欠賬多,貧困程度深導致的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產業發展不足,農牧民人均收入普遍偏低。目前,全縣171個行政村中貧困村達88個,人均年純收入在絕對貧困線2736元以下的8013人,占總人口的19.5%;二是發展環境差。基礎設施建設仍欠賬較多。全縣仍有6個鄉未通油路或水泥路、105個行政村不通公路、142個行政村未建水泥路、139個行政村未建聯戶路。通訊網絡在邊遠牧區沒有實現全覆蓋,信息十分滯后;三是精準識別難。在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中,絕對貧困戶、富裕戶容易識別,人均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人數已超過上級下達的規模控制數,按照上級下達任務數無法實現建檔立卡精準識別的全覆蓋;四是幫扶措施缺。現有貧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偏遠農牧區,產業結構單一,交通條件惡劣,是扶貧攻堅的硬骨頭,難以短時間內籌措資金投入到扶貧開發,要做到“輸血”變為“造血”還很難。五是增收難度大。爐霍縣遠離生產資料市場和消費市場,農產品的商品率低,規模效益差,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生產技能、就業觀念落后,實現群眾增收任務艱巨。
   脫貧攻堅,事關爐霍全面同步小康的進程,事關爐霍發展的全局。
   跳出扶貧看扶貧,最大的扶貧是發展,最深的動力在改革,最大的目標在全面同步小康!
   偉大的攻堅,在這里開始最后的沖刺!
   一場場攻堅戰,在爐霍的崇山峻嶺間全面鋪開——
   眾志成城
   舉全縣之力齊心攻堅

   為確保全面打贏扶貧攻堅戰,10月28日,爐霍召開縣委十一屆第五次全委(擴大)會,審議通過了縣委《關于集中力量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全面部署精準扶貧工作,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堅實一步。
   這是一份決戰沖鋒的動員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爐霍縣委首次以全會形式專題研究扶貧開發工作并作出《決定》,宣示推進扶貧攻堅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動員各界力量,匯聚八方智慧,在全縣奏響決戰貧困的最強音。
   這是一張攻城拔寨的作戰圖。為了讓88個貧困村和8013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既摘“帽子”,又拔“根子”;既打牢“底子”,又拓寬路子;既“造血”,又“輸血”;既連片推進,又精確制導,致富奔康路徑愈發清晰。
   按照中央和省州的要求,到2020年底,全縣88個貧困村要摘掉“帽子”;要解決8013名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扶貧開發工作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
   自新一輪扶貧攻堅號角吹響以來,爐霍縣廣大干部職工傾情傾智、順勢借力、主動發力、持續用力,堅持做到動作不走樣、不跑調、不變形,以“三個三”模式,打響扶貧攻堅“主動仗”。
   “三個深化”,確保扶貧攻堅作戰落地有聲。一是深化精準識別建檔立卡。按時保質完成精準識別建檔立卡數據“回頭看”和2015年數據采集工作,按照“五個一批”,抓好建檔立卡數據校正復核,目前已完成第3次復核工作,確保了工作實效。二是深化社會參與扶貧。利用爐霍手機報、廣播電視宣傳專欄、微信等平臺,動員民營企業、公益組織、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到扶貧攻堅決戰中來,形成強大作戰支撐體系。三是深化扶貧措施。為實現“扶持一戶、脫貧一戶“目標,爐霍縣結合實際,制定出了“五個一批”的分類細化政策措施和配套實施方案,同時各駐村工作組、第一書記及駐村干部等也正逐步制定出逐村逐戶精細化、接地氣的細化措施。
   “三個到位”,推動扶貧攻堅作戰有力有序。一是減貧計劃到位。通過前期摸底、建檔立卡、明察暗訪等,按照“先易后難”原則,對照減貧總任務,制定出《爐霍縣扶貧攻堅聯系貧困村脫貧摘帽年度及責任分配表》,為奪取扶貧攻堅全面勝利明確了具體時間和責任分工。二是駐村幫扶到位。8月30日前88個貧困村的駐村工作組、第一書記及駐村干部已全部到位,做到了每個貧困村至少有1位縣級聯系領導、1個駐村工作組和1名第一書記,實現包村包戶全覆蓋。三是評價考核到位。及時制定縣級13個行業部門扶貧考核評價指標,強化了對縣級領導干部及行業部門黨政領導班子經濟發展實績的考核,實行每半年一通報、年終一報告,推動減貧任務定期“交賬”。
   “三項機制”,完善扶貧攻堅作戰保障體系。一是上下銜接機制。以縣級領導為統攬,實行“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上下銜接機制,層層落實責任分工,建立工作臺帳,確保扶貧工作良性循環,運轉順暢。二是聯席會議機制。由縣扶貧攻堅辦每個月或每季度組織召開1次聯席會商會,學習貫徹黨中央、省、州關于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的政策、要求及有關會議精神,通報階段性工作進展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政策措施的建議等。要求鄉(鎮)、村兩級每月召開1次扶貧攻堅推進會。三是咨詢評估上下督查機制。縣紀委、組織、人事等部門按季度對各部門、行業、鄉(鎮)精準扶貧組織實施情況開展咨詢督查評估,根據上報的項目規劃、季度總結等,督查具體指標、主要任務完成情況,重點項目執行情況。
   破除窮根
   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到2020年,爐霍縣將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接近全州平均水平,真正通過解決一人讀書,實現一人就業,帶動一個家庭脫貧,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近年來,爐霍縣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把扶貧開發主戰場放在廣大農牧區,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要素精準投向全縣最為邊遠的廣大農牧區,扶貧攻堅取得了巨大成就。2014年,爐霍整合基礎扶貧、產業扶貧、新村扶貧、生態扶貧、能力扶貧資金共1.9億多元,實施扶貧項目90余個,實現1245人成功脫貧。
   產業扶持、對口幫扶、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其核心只有四個字:精準扶貧。
   “集中力量打一場扶貧攻堅戰,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倡導現代文明生活方式,推進綜合扶貧開發,加快建設以‘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新農村、新牧區為重點的新村新寨,為全面實現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爐霍縣委副書記、縣長巴登充滿信心。
   鄉風文明了,社會也更加和諧。“現在不僅房子變漂亮了,而且,村里‘扎金花’、打麻將、成天喝酒、閑逛的人少了,現在大家都喜歡看電視、玩微信了解國內和外面的大事和新鮮事。”宜木鄉蝦拉沱村支部書記吳福壽如是說。
   深入推進
   全域全面全扶貧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也在于精準。爐霍縣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堅持部門幫扶到村、“第一書記”幫扶到村、干部幫扶到戶,實行“一人聯系,全員幫扶,確保貧困村不‘摘帽’,貧困戶不脫貧,幫扶工作就不停止的基本原則。將各鄉(鎮)轄區內所有的貧困村和非貧困村調配到聯系單位和本鄉鎮,確保每個行政村都有定點幫扶單位;各鄉鎮和聯系單位自行將定點幫扶村的貧困戶調配給本單位干部職工,確保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各行政村全部貧困戶脫貧的總負責人為定點幫扶單位一把手,進一步明確工作方式,為結對幫扶指明方向。
   為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落實,爐霍縣在嚴格執行國家、省、州扶貧攻堅工作政策,充分維護扶貧開發政策嚴肅性的前提下,結合全縣工作實際,制定了《聯系鄉鎮的縣級領導主要職責》、《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聯系單位一把手主要職責》、《貧困村第一書記、村“兩委”一把手、駐村干部主要職責》等工作職責,要求全縣干部職工進一步轉變作風,明確“說群眾話、聽群眾音、辦群眾事、解群眾難”的工作要求。建立完善《扶貧攻堅社會力量參與機制》、《爐霍縣扶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工作機制》,逐漸形成了各級各部門各施其能、各盡職責的大好氛圍。建立《爐霍縣扶貧攻堅獎勵機制》鼓勵一批致富能手,打造“活字招牌”,一系列制度機制的完善健全為打贏扶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再發力:一要在‘統’字上凝共識。干部群眾思想認識的高度統一,是確保扶貧攻堅工作全面貫徹落實的重要基礎和有利保障。要把更多的涉農項目、涉農資金和人才打捆整合使用,投入到扶貧攻堅專項行動中,實現最大效益和收益。二要在‘變’字上下功夫。要努力培養苦干實干、自力更生、積極創業意識,引導群眾思想從“等靠要”轉變“爭搶跑”;要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幫扶,采取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加大農牧民脫貧致富技能培訓,提高農牧民自主脫貧能力,促進“輸血”與“造血”完美結合。三要在‘引’字上做文章。我們要樹立全民招商理念,借力對口援助,整合各種招商力量,扶持壯大雪域俄色等優勢產業,重點引進有關涉農企業,大力發展“公司+基地+農戶”、“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形成“引來一個、帶動一批、輻射一片”的招商引資“磁場效應”。四要在‘扶’字上加把力。加力爭取政策扶持,創新農村產權抵押貸款形式,把閑置土地及房屋轉化為群眾創業資本。加力制度扶持保障扶持,將過去有效的管理制度再創新、再完善,形成更加貼近扶貧攻堅工作的機制保障。五要在‘穩’字上不泄勁。要深入推進依法治縣,著力整治社會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各級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加社會和諧因素,為扶貧開發攻堅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爐霍縣委書記澤仁汪堆在接受記者采訪說道。
先難后易,共奔小康。爐霍扶貧開發,已然換裝了動力更為強勁的“引擎”。這一次的出發,將成為爐霍發展歷程中意義深遠的出發。
   這一次征程中,承載著更多爐霍人的夢想。他們的未來,是新生活、是甜如蜜。
 
  • 上一篇:白玉縣五舉措力推“菜籃子”工程
  • 下一篇:丹巴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通過省級復核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