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康定“藏香豬”形成產業鏈

《甘孜日報》    2015年12月30日

 
藏香豬養殖科研示范基地。

藏香豬放養。
    本網訊(李銘暇 澤朗央金 文/圖) 一說起今年養的50頭藏香豬,康定捧塔鄉陽林村村民米建全心里樂滋滋的,他告訴筆者,“以前,我們主要靠上山挖草藥、到處打工來增加收入,現在養豬以后,收入比以前好多了,而且養大了也不用愁銷路,直接交給合作社銷售就行了。”
    作為高原特有的地方品種,被稱為“喝泉水、吃山珍”長大的藏香豬正在成為我州飲食文化中的品牌。依托獨特的天然資源和氣候條件,康定捧塔鄉陽林村大力發展藏香豬養殖產業,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
    在陽林村藏香豬養殖科研示范基地,八個養豬大棚整齊有序地排列著,棚內各項設備十分完善,經過數次改良后的豬棚還新增了“運動場”,讓人工飼養的藏香豬吃飽后可以曬太陽,也可在運動場內小跑、追逐,以此來改善藏香豬肉質。
    據陽林村村主任同時也是養豬專業大戶的唐良波介紹,藏香豬具有體小、皮薄、抗逆性強,沉積脂肪多,肉質好的優勢,在不斷改良之后,更是形成了“一小、二香、三純、四凈”的特點。
    2009年底,唐良波開始在村里帶頭養藏香豬。 2011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注冊戶為110戶的藏香豬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村里成立了。2012年底,在四川農業大學和州市畜局農科所的技術支持幫助下,該村創建了科研示范基地。
    “近幾年,政府扶持資金將近200多萬元,村民自籌700多萬元,把藏香豬養殖作為村民脫貧致富的主打產業,并以合作社為龍頭企業來帶動村民的增收。”捧塔鄉黨委書記李恒香說。
    據唐良波介紹,合作社成立后,由合作社將豬仔賒銷給村民自養,等年底回收時,扣除豬仔錢,再按照商品豬一斤14-16元不等的價格貼補給養殖戶,真正實現了多勞多得。“今年我們已發放仔豬1000余頭,發放農戶80多戶,估計年底出欄能達到1000至2000余頭。”
    憑借養殖藏香豬帶動產業發展,陽林村2013年獲得了省級示范村的榮譽稱號,在2014年獲得了國家級示范村的稱號。
    依山種地,依地養豬,依豬增收。藏香豬養殖,串起了陽林村特有的一條 “藏香豬”產業鏈,讓當地村民實現了增收。
     
    
  • 上一篇:理塘:突出重點 精準發力
  • 下一篇:得榮縣宣講活動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