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鄉城:致富之路在延伸

《甘孜日報》    2016年01月26日

 
鄉城縣鄉村公路施工現場。
    ■何才華文/圖    
    為突破發展中的交通“瓶頸”,近年來,鄉城縣將交通攻堅與“四小工程”相結合,在全州率先實現鄉鄉通油路,全縣通車里程達1477公里,79個行政村通硬化路,形成一個干支相連,城鄉交錯的公路網,為山村群眾鋪就了條條康莊道。    
      曾經人煙稀少的熱打鄉也因交通的改變而變得熱鬧了,隨著車輛的增多,村民在此開辦了兩處加油站。“以前加個油要跑到縣上,既耽誤時間又浪費了油。”開農用拖拉機的村民益西滿心歡喜的告訴筆者。
    尼斯鄉則魯村因通村公路建設使整個村子變得美麗而有生氣,汽車可開進村里,便捷交通讓村民不再死守著莊稼地,他們也開始發展旅游、運輸、特色農業種植等多種經營方式。里吾林卡農家樂的主人吾鐵超看著自己的農家樂生意越來越好,今年又打算再投資十萬元左右裝修客房,準備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檔次。
     “這輩子不敢想的事情變成了現實。”望著便捷的環村入戶路,年過花甲的貢都澤仁鄧珠大爺高興得合不攏嘴。
    近年來,鄉城縣按照“外接周邊、內連鄉村”的交通發展思路和“建管養運、齊頭并進”的工作原則,在鄉城大地發起了一場戰天斗地的建路風云。2012年,針對群眾反映的行路難問題,創新性的提出了加力“四小工程”建設,一場針對鄉村的“筑路運動”由此拉開。
    在建設現場,施工人員技術指導、村民投工投勞,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在大山深處呈現。各鄉村按“受益面、項目輕重緩急、群眾支持率”等原則進行商討,以“一事一議”的方式,提交鄉審查,縣審定確定實施項目。對于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的項目按招投標程序交由施工隊實施;對于施工難度小、技術要求低的項目,由政府提供建材,群眾投工投勞方式實施。三年時間,全縣投資1.4億元,實施農村公路項目47個,改擴建農村公路86公里,道路硬化102公里,建設機耕道16公里,建設橋梁28座,新增農村公路里程 36.5公里。一條條斷頭路建成了致富路,一座座危舊木橋建成了“連心橋”,一大批群眾急盼的出行難問題逐步解決。
    “按照建設目標,去年通過項目對應及調劑整合資金,實施農村公路建設22條,143.05公里,計劃投入資金8217.5萬元。目前所有項目均已啟動建設,進展順利。”縣交通局長澤仁多吉介紹說。
    偏遠的熱打鄉木魚村因通了公路,收購松茸的車輛開進了山里,每戶群眾每年僅松茸一項收入就增加千元以上。青德鄉熱曹拷村出村的全鋼架橋取代了以前的木結構橋……村民的致富路在鄉城大地上延伸。
     目前,不管是全縣公路的數量、等級、里程,還是農村公路建設對農村交通環境和人居環境的改善,以及給農村經濟建設和農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直接影響,廣大群眾有目共睹,感同身受。公路通了,穿梭的車輛代替了牛背馬馱,豐富的資源運出了大山,村民出門難、行路難、進城難的局面成為了歷史。 
     
    
  • 上一篇: 理塘縣手工藝品重開發
  • 下一篇: 丹巴縣節前督查嚴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