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一切為了百姓健康

《甘孜日報》    2016年06月23日

——色達縣狠抓醫療改革紀實
    ■降措
    “小病拖、大病扛、實在不行吃去痛片;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這是流傳在色達縣農牧區的順口溜,也是多年來色達縣廣大農牧民群眾“看病難、就醫難”的真實寫照。
    如今,隨意走進色達縣鄉鎮衛生院,面貌已煥然一新:一幢幢嶄新的醫療業務用房撥地而起;醫療設備一應俱全,醫生們熟練地操作設備為群眾診療;一輛輛白色醫療巡回車張貼著“送醫下鄉”的字樣,在農牧區穿梭往返……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色達縣衛生事業迎來了別樣的春天。
    醫改艱難破冰
    該縣塔子鄉洞青村是一個距離縣城有30公里的牧區村莊,村民扎西說,2008年8月7日,是他最難忘日子。當時,他的父親得了急性腸炎,村里沒有衛生室,鄉衛生院也只有簡陋的設備,無法診斷。于是,他騎馬馱著父親跑了30公里的山路趕到縣醫院。醫生說,幸好及時送到,再晚半個小時,病人的生命就有危險了。
    扎西的經歷,在醫改前的色達農牧民群眾中屢見不鮮。多年來,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努力加大投入,著力改善辦醫就醫條件,但該縣受地理位置、財困民貧的縣情影響,一直收效甚微。改變基礎設施滯后、設備老化及人才缺乏的醫療現狀和讓農牧民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問題已刻不容緩。
    系列醫改新政如春風
    “我自己只承擔了74元的治療費用,就看好了病,其余費用全部在新農合報銷了。多虧了黨的好政策,不然我這家境情況早就撐不下去了。” 楊波對黨的好政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楊波是大則鄉厚門村貧困戶,2014年患肝包蟲病,在州醫院住院治療,花去醫藥費用5.7萬元。這筆醫藥費對于一個貧困戶來說,可謂是天大的數字。
    2008年,該縣重點推進實施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2015年,針對新農合籌資水平和參合率不斷提升,按照“?;?、廣覆蓋、可持續”的原則,大幅提高門診和住院報銷比例,把縣、鄉、村門診報銷比例提高到50%、80%和80%,把省、州、縣和鄉級住院分別提高為60%、70%、75%和90%。2015年門診分別再提高10%;將糖尿病、高血壓等22個特慢病納入縣外門診報銷,按鄉級門診補償,限額每年每人1000元;擴大農村重大疾病救助病種范圍,將農村重大疾病醫療保障試點省州級確定的12類病種增至18種,比例提高5%。其中,重性精神病、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和地中海貧血18種病種住院補償提高5%,不受藥品和診療項目限制,使群眾真正享受到醫改帶來的實惠。
    2013年3月,該縣實施貧困群眾醫療救助行動,縣政府每年撥出18萬元的經費實施農牧民群眾醫療救助行動,這一舉措像春雨,無聲地滋潤著農牧民群眾的心田。
    截至目前,該縣已實施醫療救助4.1萬人,發放醫療救助金1052.67萬元。近年來,該縣縣委、政府每年定期到全縣17個鄉鎮開展便民巡診和“送醫下鄉”活動,有效緩解了群眾“就醫難、看病難”的問題,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衛生標準化建設像春潮
    歌樂沱鄉草坡村衛生室是2010年10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的村衛生室,內設診斷室、治療室、輸液室3部分,室內干凈整潔,藥品擺放整齊,墻上懸掛的公示欄中詳細記錄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醫療收費標準、基本藥物價格公示等。“以前病人看病要到鄉村醫生家中,既不符合衛生標準也不方便?,F在有了衛生室,村民看病也不用跑到縣醫院了,真方便!”正在給村民看病的醫生笑著說,村衛生室不僅承擔著本村人的醫療需求,同時還進行門診統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和隨訪工作,具有婦幼保健、兒童免疫、健康檔案管理等多項功能。事情雖然多了,但干勁更足了。
    “我們縣醫院由門診樓、醫技樓、住院樓組成,DR、彩超、全自動血球儀、全自動聲化分析儀一應俱全,群眾在縣醫院就能享受到州級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該縣醫務人員張藝自信地說,通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設備的引進,醫院整體規模不斷擴大,科室設置不斷完善,醫院管理得到進一步規范,診療病人不從2013年就診27371人次提升到2015年就診36364人次、業務收入從731萬元提升到1029萬元。
    醫改以來,該縣共實施了中央預算內投資衛生項目20個,總投資8899萬元,完成建設規模21082.52平方米。基礎設施同3年前相比,衛生院標準化率由58.82%增加至70.58%,村衛生室修建率由 25.37%增加至64.17%,完成標準化建設后,科室設置逐步完善,醫院管理進一步規范,該縣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業務用房緊缺的困難逐步得到緩解。
    “才120元就可享受醫保和參加大病保險,政策這么好,大家趕快積極的參合。”色柯鎮光明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春英說。“肯定交,明年的也一起交,可以嗎?”一個群眾開玩笑,村民都笑了。這是2015年9月5日在色達縣政務便民服務大廳的場景,短短3天,光明社區所有居民的參保率已達100%。
    自2012年1月啟動實施新農合付費制改革工作以來,該縣參保人數達45286人次,參保率為99.8%。全縣累計補償3.04萬人次,補償資金1114.03萬元。特別是60歲以上老年人住院實施“醫保+民政+紅會”全額報銷以來,極大提高了老年人醫療保障水平,從以往的被動參合變為主動參合,結合目前政府實施的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生活補助政策,實現了農村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目標。
     
    
  • 上一篇:理塘縣基層黨組織傳遞正能量
  • 下一篇:鄉城縣深入青德寄宿制小學開展“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