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脫貧奔康的鏗鏘步伐

《甘孜日報》    2016年06月27日

 ——康定市著力發展高原現代特色農牧業紀實

種植戶正在采摘裝箱紅櫻桃。( 本報資料庫供圖)
    走進康定,黃澄澄的枇杷枝頭掛,圓溜溜的櫻桃掛滿枝,紅彤彤的草莓鮮嫩欲滴,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長滿菇棚……
    近年來,康定市以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農牧民增收、農牧業增效、農牧區發展為重點,積極探索“種養結合、農旅互動、產村相融”的新路子,積極打造高原現代特色生態農牧業。
    通過發展,目前,該市共建設青稞、馬鈴薯、芫根、蔬菜等“八大產業基地”9萬畝,培育酒、肉、菌、果、藥“五大產品”體系,區域特色品牌達到19個,“趕羊羊肚菌”獲得歐盟有機認證,“康定芫根”“康定紅皮蘿卜”獲得國家地理農產品標志認證,全市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去年,康定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4.5億元,較2010年增長20.1%。
    冉國華 楊琦
    特色產業——大發展
    眼下,正是甜櫻桃掛果的季節。記者在康定莊上村種植示范基地看到,一排排整齊的櫻桃樹上,掛滿圓圓的甜櫻桃,在微風的吹拂下,個個探出小腦袋,在茂密的樹葉間隨風“東張西望”。
    據了解,莊上村于2012年開始規模種植甜櫻桃,經過3年培植,去年開始掛果,“今年,全村的甜櫻桃種植面積400余畝,受氣候影響,掛果面積大約200畝,預計產量超5噸。”莊上村支書李鏵介紹說,“保守估計,今年全村甜櫻桃產值將在20萬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余元。”
    該村甜櫻桃全部掛果后產量將達400余噸,按照每斤20元計算,將實現收入1600余萬元。從種植玉米、馬鈴薯等傳統作物維持生計,到因地制宜發展甜櫻桃,這顆小小的果子,讓生活在海拔1800米至2100米的高半山群眾升騰起脫貧奔康的新希望。
    去年,康定全市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多畝,把甜櫻桃產業做大做強,助推更多的種植農戶脫貧增收。
    在康定市姑咱鎮達杠村,遍山遍野的蘋果花爭奇斗艷,遠遠就能聞到陣陣花香。
    36歲的村民何明禮告訴記者,他家種植了20余畝蘋果,去年蘋果產量3到4萬斤,收入達30多萬元,今年果樹長勢良好,希望有個更好的收入。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水果,去年全村蘋果產量達180萬斤,收入達600余萬元,每戶收入達7萬元左右,這都得益于蘋果產業的發展,村民種蘋果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村支書李宗華告訴記者。
    發展甜櫻桃、蘋果等特色產業增加了群眾收益,這只是康定大力發展高原現代農牧業,助力群眾脫貧奔康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近年來,康定結合全域旅游,全力打造“318沿線農牧業觀光旅游帶”“折東特色水果觀光示范區”“折西農作物大地景觀旅游示范區”“爐城大河溝農業科技示范園”,已建成優質糧油、特色水果、生態食用菌等八大產業基地9萬畝,特色養殖基地10個,農業科技示范園1個。
    按照“一村一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規劃,今年康定將投入4.6532億元建設水果特色產業基地9000畝,改造低產果園12600畝;建設食用菌特色產業基地2000畝;建設中藥材特色產業基地5000畝;建設黑青稞特色產業基地5000畝;建設綠色蔬菜基地16000畝。通過“五大”特色產業基地的實施,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科技助農——大示范
    2015年4月,在省農業廳組織的對康定羊肚菌高產攻關田(10畝)進行現場測產中,康定高產攻關田平均畝產508公斤,創人類大田栽培羊肚菌單產新紀錄。
    羊肚菌的高產,是2008年以來,甘孜州與省農科院實施“院州”合作,康定市與州農科所“所市”“校地”科技合作結出的一枚碩果。
    “精心指導,務實合作,注重實效是‘所市’合作秉持的理念。”康定市副市長沙康林告訴記者,為促進農業科研成果推廣項目的順利實施,康定市和甘孜州農科所在學術上互相交流,在資源信息上共享,共同致力推動“所市”農業科技合作已見成效。
    走進康定市大河溝農業科技園區,陣陣花香撲鼻而來,在蔬菜種植示范區記者看到,辣椒青翠欲滴,茄子紫得發亮,西紅柿打著嘟嚕,黃瓜綠得要滴下來,還有那長長的苦瓜掛滿大棚……赤橙黃綠,格外悅目。
    “園區設有食用菌栽培、中藏藥材栽培、脫毒馬鈴薯等大棚,是‘所市’農業科技合作成果推廣應用的示范基地、產業結構調整的樣板、都市農業的示范園,對全市農業的增產、農民的增收具有深遠意義。”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
    打通科技下鄉“最后一公里”,科技培訓在農民中間,現場指導到田間地頭。康定選派出多名專家多次深入項目實施區調研指導,為發展相關領域產業“把脈問診”,增強了康定選擇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針對性。
    “為建立紅富士蘋果種植基地,特地邀請省農科院專家謝紅江來村,從如何施肥、澆水、種苗等方面詳細講解苗木的種植。如今,蘋果樹苗正茁壯生長,我們對脫貧致富信心十足”。康定市時濟鄉大壩村村民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該市還派出多人次分別參加國家食用菌、甜櫻桃等產業創新團隊的研討、培訓,組織技術人員參觀全省馬鈴薯、食用菌、農業科技園區等科研、產業基地,對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有效拓展了科研人員的視野,提高了科技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
    并加強與川農大、州農科所、州畜科所合作,加快推進甜櫻桃基地,藏香豬、藏雞特色養殖等“院州”合作項目實施,提升產業科技競爭力;邀請李洪雯、羅孝貴等省、州農技專家深入生產一線,舉辦各類農牧業實用技術培訓26期,培訓2.8萬余人次,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加大農機現代化的裝備水平,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9.6025萬千瓦,科學種田水平大大提升。
    產業程度——大提升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現實選擇,是促使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增加農牧民群眾脫貧奔康的有效方法。
    近年來,康定通過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一大批特色產業不斷壯大,加速了農業產業化程度大提升,增加了農牧民群眾的收入。
    康定金湯藏香豬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家從事藏香豬規模化、專業化養殖的集體經濟組織,現有社員110戶,合作社通過采用“免費供種—養殖戶飼養—按照保護價回收—統一加工銷售”的運作模式,與養殖戶簽定了供種和保護價回收定單。
    “今年預計可回收定單藏豬1500余頭,按照每頭90斤,每斤35元計算,戶均增加收入6800余元。”合作社負責人唐良波說。
    到2015年底,康定已培育出農業專合組織223個(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個,省級示范社3個),種糧大戶114戶,大力推行以“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讓農民直接、充分、持續受益;同時,發展“青藏谷地”“三藥王”“尹潔貿易”等龍頭企業12家。
    據康定三合鄉鄉長劉浩翔介紹,該鄉以“公司+農戶”推進農業產業發展,在2014年西博會上,農產品銷售額830萬元,帶動1000多名農牧民增收致富,2015年全鄉人均收入達7088元。目前,已建30畝農業產業示范園,打造4000平方米農產品加工基地。
    同時,該鄉還把電子商務作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好幫手,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實現傳統產業、特色產品與電子商務的對接。
    該鄉三祥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開設的“三祥農莊”微店、淘寶店等電子商務平臺,通過電商渠道銷售蟲草、松茸、羊肚菌等特產。到2015年底,合作社實現電商銷售收入260萬元。
    “以前老百姓賣點土特產主要靠收購商和游客,來旅游的人帶不走太多的東西,而收購商的價格又壓得很低,帶來的收入遠低于市面價值。”市農牧和科技局辦公室負責人說。
    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特色品牌,實現農牧民群眾持續增收。
    按照“用特色打造品牌,用品牌鑄造精品、用精品占領市場”的思路,近年來,康定積極開展“三品一標”申報認證工作,注冊農產品商標11個,全市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整體認證;“康定香菇”“達杠蘋果”“瓦斯溝枇杷”“莊上甜櫻桃”等特色產品已成為區域特色品牌。
    “‘十三五’期間,我們將繼續探索‘種養結合、農旅互動、產村相融’的現代農業新路子,加大‘八大產業基地’的建設,不斷提升農牧業組織化、產業化、品牌化、市場化水平,加快發展高原現代特色生態農牧業,助農脫貧奔康。到2020年,全市農業產值將達69959萬元,農民收入達到14000元以上。”康定市農牧和科技局局長吳剛告訴記者。
     
    
  • 上一篇:奏響綠色發展奮進曲
  • 下一篇:甘孜縣全力備戰康巴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