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駐村“第一書記”的脫貧經

《甘孜日報》    2016年07月27日

    記者 宋志勇
    “精準扶貧關鍵在于‘精準’,調研中每個數據、每條信息、每次記錄精確無誤,對后期各項工作開展至關重要。”“克服高寒缺氧的困難,進村入戶,與牧民群眾同吃同住,認真調查研究,全面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況、經濟發展現狀、群眾脫貧愿望。”“通過走、訪、查、看、聽等方式進行了解,挨家挨戶走訪,才能真正讓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落地到位家喻戶曉。”……
    這是近日在全州脫貧攻堅層級培訓駐村“第一書記”班交流發言時,康定市呷巴鄉俄達一村第一書記井鐘、雅江縣紅龍鄉措柯二村第一書記毛富貴、白玉縣章都鄉金沙村第一書記楊躍康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認識。
    精準扶貧關鍵在于精準’”
    “精準扶貧關鍵在于‘精準’。”這是井鐘最常說的一句話。
    俄達門巴村屬于純牧區村,地域廣闊。為準確摸清貧困情況,該村成立了由駐村第一書記、鄉包村干部和村兩委干部組成的工作小組,分批對全村171戶牧民逐戶開展調研摸底,對貧困戶的草場面積、牦牛數量、收入明細、居住條件、扶貧意愿等情況進行細化完善,通過對數據不斷核實、修正、公示,最終使37戶144名貧困人口得到精確識別。在摸索中逐漸總結出“一圖一冊一卡一規劃”的經驗,一圖即衛星定位圖,利用GPS定位技術標識出貧困戶所在具體位置以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一冊即扶貧手冊,詳細記錄貧困戶屬性、收入狀況、幫扶信息等基本情況;一卡即愛心幫扶公示卡,涵蓋貧困戶基本信息和求助信息,張貼于貧困戶大門或外墻,接受組織和群眾的雙重監督;一規劃即脫貧規劃,詳細分析致貧原因,因人因戶制定脫貧目標和具體措施,實現人員、點位、數據、措施4個精準。
    通過村兩委班子的不斷論證,該村確立了旅游、牧業和路沿經濟“三大產業”完善造血功能。去年,俄達門巴村引進木雅景區項目,全村分紅就達35萬元,今年將實現保底分紅85萬元;同時,景區優先選擇貧困人員在各個服務性崗位工作,解決貧困人員就業問題。今年景區開園后將優先選擇38名貧困家庭人員在景區服務性崗位工作,2017年將再提供100個服務性工作崗位。據悉,通過三大產業的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1900元預計增加到2016年的6100元。
    算好扶貧細賬 當好群眾的家
    “了解群眾,就要到群眾家去,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是毛富貴的口頭禪。
    措柯二村地處海拔4200多米的紅龍草原,經濟發展滯后,為了準確把握全村貧困戶實際情況和制定切實有效的脫貧方案,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色”的工作思路,毛富貴帶領村兩委干部徒步翻越雪山,克服高寒缺氧的困難,進村入戶,同牧民群眾同吃同住,認真調查研究,全面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況、經濟發展現狀、群眾脫貧愿望,結合實際編制了《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匯編》。并與村“兩委”班子結合村情,認真研究、反復論證、找出問題癥結,找準致貧原因和制約本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編制了《雅江縣紅龍鄉錯柯二村精準扶貧規劃》,科學合理地確定了“牧業興村、旅游富村、產業強村”的工作思路,為本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繪制了藍圖。
    去年,在村“兩委”班子積極爭取支持下,政府為該村修建了8個暖棚,而這8個暖棚每年可創造價值約13.6萬元。同時,為突出優勢發展旅游產業,村“兩委”班子利用該村地處318國道旁交通便利和草原風情風光的優勢建設“帳篷城”,積極爭取到對口援藏單位四川硝化棉股份有限公司30萬元援助資金,作為前期啟動資金。現“帳篷城”已初具規模,今年7月掛牌運營。另外,該村還采取貧困戶成立專業合作社辦水泥磚廠的形式,建設了紅龍“平安水泥磚廠”。磚廠現已建成投產,日產量1200塊,日產值達到3840元,市場前景看好。
    踐行群眾路線提升精準扶貧能力
    “只有通過走、訪、查、看、聽等方式深入群眾家中,才能真正讓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落地到位家喻戶曉。”走上第一書記崗位的楊躍康發自內心地說。
    針對金沙村實際,該村組織村支部班子開展大討論,確定了大力發展以特色種植、標準化養殖為主的現代農業,改變簡單、常規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的全村發展思路。著重大力發展青稞、馬鈴薯、芫根等特色種植業和1+3牦牛養殖業(即村主任飼養1頭種公牛,覆蓋3戶貧困戶的模式),支持全村22戶農牧民換種康青7號青稞20畝、高原紫皮馬鈴薯6畝,試種中藏藥材1畝。解決康青7號青稞種子2000公斤,高原紫皮馬鈴薯種子2500公斤,秦艽幼苗10000株,羌活幼苗100株。同時該村還制定了農牧民家庭學生考入全日制中職或大專以上獎勵資助辦法,對考上全日制本科的每學年獎勵5000元,對考上全日制大專的每學年獎勵4000元,對考入高中、全日制中職和中專的每學年獎勵3000元。
    金沙村還注重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人居環境,培養群眾養成良好生活、居住和生產習慣;大力推進改廁、改圈(舍)、改灶、改院和治棄、治污、治理亂搭亂建,推進藏區新居、危房改造建設,2016年完成建卡貧困戶新建房屋3戶,危房改造建設3戶,協調解決22臺太陽能熱水器;同時強力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活動,認真總結開展“陋習革命”活動經驗,開展“一年一場”文化活動及“一年一次”圖書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開展送文化、送科技、送衛生、送法律“四下鄉”活動,讓農牧民群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
     
    
  • 上一篇:甘孜縣重拳出擊打響拆違攻堅戰
  • 下一篇:雅江縣抓技能培訓助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