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甘孜日報    2016年09月30日

——丹巴縣依托“七大工程”力促生態文明建設
  ■羅教衛
    今年以來,丹巴縣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按照“生態經濟立縣、綠色產業富民”的戰略定位,實施“七大工程”全力推進全縣生態文明建設戰略,著力構建“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的立體生態格局,切實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構筑重要綠色屏障,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保證。
    生態紅線劃定工程。全縣濕地保有量達3010公頃,森林保有量達278427.678公頃,耕地保有量達15450畝,自然保護區保有量達925.04平方公里。目前完成縣域范圍內生態紅線調整、劃定、成果圖工作,年底完成生態紅線劃定目標任務。
    植樹造林綠化工程。圍繞并實施好“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和“山植樹、路種花”的要求。投入資金400萬元,實施革什扎鄉巴郎村人工造林800畝,目前正全面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150萬元,實施國道350線沿線綠化10公里,延伸至15個鄉(鎮)重點旅游景區的美化、綠化,目前正在管護階段;全縣完成義務植樹20萬株;鞏固退耕還林成果7.9萬畝。
    產業結構調整工程。加快推進特色林業產業基地建設。投入資金38.4萬元,共建設特色林果基地0.12萬畝。其中:建設核桃基地0.08萬畝;建設花椒基地0.04萬畝。目前已全面完成栽植任務,正在管護階段。
    自然資源保護工程。加強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保護,依法常年有效管護國有林136.17萬畝。依法常年有效管護集體公益林143.73萬畝,兌現集體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2120.03萬元;森林火災損失率控制在1‰以內。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以內。實施草原生態獎補政策,完成2015年度牧草良種補貼6.5萬畝,實施禁牧補助47萬畝、草畜平衡獎勵258萬畝。
    生態治理修復工程。加強地質災害的防治與管理,實施中路鄉磨子溝小流域地質災害綜合防治,總投資2600萬元,目前已完成該項目的勘察、施工圖紙設計、技術交底等工作,現正在開展地災部分的施工作業;完成103戶避險搬遷安置項目,總投資412萬元,項目涉及全縣14個鄉(鎮),目前已完成30戶避險搬遷任務,還有73戶正在落實地基待建設;實施“11.22”災后恢復重建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1處(邊耳鄉黨嶺村黨嶺下寨泥石流治理工程),總投資130.1萬元,目前工程全面竣工驗收;投入資金549萬元,實施白云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恢復面積達950畝。目前已完成混凝土護腳墻、水池、道路基礎等,9月中旬全面開始恢復種植;投入資金37.5萬元完成15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
    農網建設升級工程。大力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投入資金98.98萬元,在革什扎鄉瓦角村新建10千伏線路1.52公里,新增配變1臺,容量0.1兆伏安,新建低壓線路4.1公里,改造戶表28戶,目前工程全部完工。
    空氣質量提升工程。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和保護公眾身體健康為切入點,推進多污染物綜合控制,重點加大工業、機動車、揚塵、農業面源等多污染源綜合防控,強化飲用水源監測。全面清理整頓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共清理整頓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共計12家(其中工礦行業6家,水電企業6家);深入開展日常執法檢查和專項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112人次,檢查企業26家,責令限期整改3家,調處群眾投訴10件,行政處罰案件1家;全縣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控制在 332.88 噸、103.34噸、47.24 噸、167 噸以內。
  
  • 上一篇:石渠縣包蟲病防治從“源頭”抓起成效顯著
  • 下一篇:民心為向 民生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