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康定市農村改革瞄準資產變資本

甘孜日報    2016年11月16日

     本網訊(周燕 鄧麗華)今年以來,康定市大力深化農村改革,從實際出發,發揮優勢,通過盤活現有資產變資本,采取多種經營方式最大限度地獲取資本增值,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念好“山”字經。該市充分利用各村草地、林地等資源優勢,由村集體采取統一經營、專業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形式進行開發經營,增加集體收入。俄達門巴牧民定居點通過政府招商引資,引進木雅澤朵旅游公司,將全村的土地、草地、灘涂和房屋經營權以出租等形式進行流轉,建立村企之間“景區共建、發展共贏、利益共享”社會管理新機制,實現該村穩定就業40余人,房屋租金、資源入股分紅年收入130余萬元。公司為該村村民購買了醫保、社保,預計今年該村人均純收入由去年的2400余元,增加到6100余元,村級組織集體經濟收入達85萬元,打破多年來村集體零收入的困局,實現空殼村向實體村的轉變。
    盤活“地”資源。大力開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開辟經濟發展的新空間,村集體通過土地整理和村莊整治等項目增加的有效農業用地,由村集體統一管理經營。折多塘村依托資源優勢,在溫泉資源豐富的地段,通過土地整理建設游客接待中心,配套完善溫泉池、步游道、庭院等旅游設施,由致富帶頭人承包經營,每年按照營業額的10%交付承包費。同時,帶動周邊農民發展農家樂、度假村等,由單一的風景游向吃、住、行、游、購、娛多元化發展。
    做好“路”文章。該市充分發揮國道318、省道211區位交通優勢,鼓勵缺乏發展自然資源的城中村發展“路邊經濟”,通過投入資金和土地入股等途徑,采取出租閑置地面、建設門面出租、規劃加工小區、興辦市場等形式,走興辦服務產業創收的路子。據悉,大河溝村將村集體的53畝路邊閑置地出租康巴尼瑪公司興辦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企業每年交付租金5萬元,為村集體經濟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 上一篇:甘孜縣警方成功偵破“扶貧羊”被盜案
  • 下一篇:新龍縣舉辦婦幼健康項目管理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