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6年12月20日
本網訊(吳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鄉城縣注重結合實際,以“1257”脫貧措施,對癥施策,確保脫貧攻堅落地收效。
瞄準“1個靶向”。始終聚焦今年的9個貧困村、187戶、1069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對照“一低五有、一超六有”脫貧標準,全縣各級領導干部、各單位、十七個專項等始終圍繞今年的脫貧村和脫貧戶,領導圍著村戶干、項目資金圍著村戶轉,確保了脫貧攻堅工作重心不變,工作不亂。
發動“2個引擎”。注重外因和內因兩個要素,在資金項目充分保障的基礎上,發動機關和干部職工從強化貧困戶思想引領、政策宣傳、幫助制定脫貧計劃入手,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生血”。積極引導貧困村、貧困戶找準適合自身實際的種養、務工等脫貧方式,促進主動脫貧“造血”。
開出“5劑藥方”。結合村戶實際,由農牧科技部門提供種苗和技術輔導作為保障,各村各戶自種自養;以成立合作社為抓手,聯戶帶動;扶持引進親德文化旅游發展公司,鼓勵引導貧困戶以房屋、土地、實物、勞動力等入股分紅;引進藏青藍、亞丁紅農特產品開發公司,訂單保底收購葡萄等,機關、學校訂單收購蔬菜種植合作社蔬菜;政府主導,縣財政設立風險基金,向貧困村、貧困戶貸款貼息,幫助發展產業等,助力貧困村戶自主脫貧。
探索“7條門路”。緊抓“五個一批”“十七個專項”,結合鄉城實際探索產業脫貧、就業脫貧、異地搬遷、困難救濟、培訓教育、低保兜底、基礎投入等7條脫貧門路,分類統籌、區別對待村戶情況,做到一村(戶)一策、一村(戶)多策,走不同的脫貧道路。今年的9個村、187戶、1069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