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6年12月26日
濯桑鄉下汝村村民種植高原草莓走上脫貧路。
本網訊(葉強平 文/圖) 今年以來,理塘縣從“內”強基礎”、“外”推產業著手,共同發力破脫貧攻堅難題,成效凸現。
內強基礎設施建設,補齊公共服務短板。2016年,該縣舉全縣之力,按“四好”要求,駐村工作組重心下移,“對準最貧困的村,扶持最困難的戶,辦好最急需的事”,組織引領、督促指導,實現貧困村“一低五有”、貧困戶“一超六有”。整合資金1.12億元用于21個“摘帽”貧困村通村硬化路、安全飲用水提質增效、通村橋梁及農牧民生產生活用電等項目建設。投入資金5648.2萬元,新建改建村道101.14公里,實施貧困村綠化、亮化工程。投入1589萬元對安全飲用水提質增效。投入420萬元用于26個村86.683公里入戶路、聯戶路補助。投入1655萬元完成21個“摘帽”貧困村1655戶“六改三建”工程補助。投入1519萬元修建5個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投入218萬元新建橋梁5座。
外推產業發展,打造脫貧引擎。整合援建資金、產業扶貧周轉資金2100萬元作為21個“摘帽”貧困村的產業扶持資金,推進產業發展,打造脫貧引擎。推廣“公司+基地+農牧戶”、“公司+專合組織+農牧戶”等模式,成立貧困戶“抱團”的各專合組織,由農民專合組織統一管理和生產經營,建立利益分配機制,實現股份到戶,利益到戶。投入42萬元,完成441名貧困農牧民技能培訓。
目前,全縣共有14個鄉(鎮)20個村組建了集體牧場。養殖種牦牛2500頭、奶牛1200頭,預計今年出欄680頭,出售牛奶200噸,出欄率達22%,商品率達20%,實現戶均增收2000余元。成立11個農作物專業合作社,種植青稞、油菜、臺灣豌豆、黑青稞等農作物,累計播種面積達3453余畝,同時在全縣每個貧困村培育5戶科技示范戶。章納鄉查沖西村和喇嘛埡然日卡村以土地和100萬元產業扶持周轉資金作為股份,入股州旅游公司建設旅游營地,土地租賃及入股分紅每年每村收益可達50萬元。奔戈鄉卡灰村、禾尼鄉格蒼村貧困戶抱團興辦的牧旅結合帳篷城、民宿接待點,5月至今已實現收入60余萬元。格木鄉加細村組建薩迦文化石刻藝術專合組織,現已出產品200余件,在民族文化得到傳承保護的同時,帶動了群眾增收。莫壩鄉成立益民勞務輸出有限公司、高城鎮康巴新村成立勞務輸出跑腿公司,輸出從事清洗、雜勤、搬運等勞動力9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