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6年12月30日
——九龍縣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
■阿布克的
近年來,九龍縣緊緊圍繞中央、省委和州委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按照“發揮優勢、培植特色、緊聯龍頭、扶植大戶”的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圍繞特色產業基地建設,調整種養結構,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培育發展農業專合組織,堅持以牦牛、花椒、核桃、魔芋、茶葉“五朵金花”為抓手,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逐步形成了產業扶貧“新模式”。
科學編制規劃
優化產業布局
在認真調研基礎上,該縣結合縣情實際,制定了《九龍縣產業扶貧規劃(2016—2020年)》。針對全縣貧困村分布特點,在不同區域、不同海拔,因地制宜發展以牦牛、花椒、核桃、魔芋、茶葉“五朵金花”為重點的現代農業產業,著力打造出口創匯農產品基地和九龍牦牛種源養殖基地。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全面優化產業布局,以九龍縣牦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在呷爾鎮、湯古鄉等6鄉鎮19個村發展牦牛5.5萬頭;以雙富花椒油廠為龍頭,在乃渠、子耳等10鄉39個村培育花椒基地3.63萬畝;以祥瑞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在烏拉溪、踏卡等12鄉53個村培育核桃基地6.67萬畝;以鴻鑫魔芋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在煙袋、踏卡等9鄉28個村培育魔芋基地500畝;以藏區天鄉原生態茶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在魁多、子耳等4鄉13個村培育茶葉基地3250畝。通過建強基地、完善配套、優化布局,全縣特色產業專業村達到26個,“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農業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農業增收的產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加大產業培育
增強發展后勁
緊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機遇,該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培育和扶持壯大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貧困戶以土地、草場承包經營權入股、流轉等方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和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延伸產業鏈條,拓寬銷售渠道,構建貧困村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同時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推行多元化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培育農產品網絡營銷主體,推進農村商業網點實現“線上線下”覆蓋,擴大貧困村農產品和特色產品網上銷售。完善精準扶貧機制,通過結對幫扶、定點幫扶、對口幫扶等多種形式,示范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提高貧困戶脫貧致富能力,共享產業發展紅利。目前,全縣共發展祥瑞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等農產品龍頭企業7家,培育以“五朵金花”為主導的農業專合組織187個,建立線上網絡直營店12家,產業化帶動農戶面達到52.5%,促農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各村群眾初步擁有了創業就業、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突出科技引領
打造特色品牌
圍繞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廣畜禽繁育改良、果茶樹嫁接改良等實用技術。加強與科研院校、周邊地區以及東莞、南充等經濟發達地區合作,借鑒成功經驗,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組織技術人員到貧困村、貧困戶開展“點對點”“一對一”技術指導和幫扶,鼓勵貧困戶開展群眾性創新創業活動。鼓勵科技人員扎根貧困地區,積極創辦農民合作社、家庭農牧場、龍頭企業,幫助提供技術咨詢服務等,建立優勢科技資源向貧困村流動的長效機制。引導各類企業入駐貧困村開展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指導農產品加工企業改革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并積極組織申報“無公害、綠色、有機”等品牌認證工作,打造農業品牌。目前,九龍牦牛獲國家地理標識認證,九龍花椒、九龍茶葉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九龍魔芋獲綠色食品認證,“五朵金花”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提高。
加快融合發展
持續助農增收
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積極引進配套項目,推動農業生產向產前產后延伸,構建產業基地、農產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產后商品化處理、市場營銷的全產業鏈條,推進貧困村農業產業化經營,解決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提高產業促農增收能力。圍繞“五朵金花”品牌,開發特色旅游產品,提高貧困村優勢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積極探索“支農再貸款+保險”信貸模式,引導金融部門創新“專合組織+基地+農行”等信貸產品,扶持貧困村發展具有高原藏區特色、民族手工業為主的小微企業,開發就業崗位,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同時,以勞務技能培訓為突破口,鼓勵和支持貧困群眾外出務工,增加務工收入。深入推進“農旅結合”,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山地旅游、戶外探險等旅游產品,推動鄉村旅游業態多元化發展,以“旅游+”引領和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彝家新寨、藏區新居等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有效拓展農民就業增收空間。2011年-2014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四年位居全州第一,2015年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308元,位列全州第一,農牧民群眾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強化政策保障
確保項目落地
建立動態投入機制,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逐年增加財政專項投入,優先解決最為貧困的鄉村和農牧民的難題。設立貧困村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社會資本采取獨資、合資、承包、租賃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參與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全面落實企業優惠政策,簡化審批程序,強化用地、用電等要素保障,從產業扶持、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方面不斷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訂單+最低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不同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企業與基地、農戶之間形成牢固的利益共同體。農業龍頭企業九龍藏區天鄉原生態茶業有限公司通過自身努力和政策扶持,由作坊式企業發展至現代化農業企業,建立了茶葉種植物聯網示范基地,并即將研發全球第一個“雪域茶研所”技術平臺,旗下產品“藏紅”榮獲第二屆中國(四川)秋季國際茶業博覽會“養生茶金獎”,通過“互聯網+傳統產業”的市場運作模式,產品已銷往北京、南京等大中城市,年產茶葉20余噸,實現產值1000萬余元,帶動周邊地區1000多農戶致富,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形成了產業扶貧的“九龍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