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甘孜縣衛生惠民喜開顏

甘孜日報    2017年01月03日

     ■余應瓊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去年,甘孜縣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主線,著力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極大改善了當地群眾的就醫條件,為“健康甘孜”建設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民生答卷。

    “家門口”享受優質診療服務

    “長期以來,由于優質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形成‘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的就醫格局,加重了百姓的看病負擔。”甘孜縣衛生計生局局長澤仁伍呷說,引導群眾有序就醫,就要合理配置醫療資源,特別是要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診療服務。

    在甘孜縣生康鄉衛生院,筆者看到電子血壓計、便攜式B超機、顯微鏡、折疊式綜合手術床等醫療儀器一應俱全。

    “我都快70歲了,生病也不想去縣城醫院,來回折騰麻煩,而且我覺得我們這些地方醫生看病的技術還可以。”正在鄉衛生院就診的扎西說,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良好的醫療服務,非常方便。

    目前,甘孜縣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一批重點項目陸續建成,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民生工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項目先后實施,醫療衛生服務環境進一步改善,服務能力顯著提高。近年來,有6個中心衛生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個鄉鎮衛生院和177個村衛生室相繼建成使用,22個鄉(鎮)衛生院各培養了一名B超和檢驗人員,通過進修培訓,都能開展常見病的診療,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治好病。同時,進一步加強醫療衛生“柔性流動”工作:其中“縣到鄉”1245人次;“鄉到縣”241人次;“鄉到村”15437人次;“村到鄉”3974人次,最大程度上緩解了基層群眾看病就醫困難。

    編織三重醫療保障網

    甘孜鎮絨岔八村貧困戶生龍降措因外傷在縣中藏醫院治療,花費15904.4元,通過人社、民政、衛生部門報銷后,該患者出院時,自己沒有出一分錢,享受到了三重醫療保障的紅利。

    甘孜縣努力整合資源,積極探索提高特殊人群醫療救助保障水平的工作機制,有效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促進精準扶貧取得實效。生龍降措就是該縣提高貧困人口醫療救助保障水平改革紅利受益人之一。

    甘孜縣通過推行院內即時結算機制,建立起由基本醫保、大病救助、民政救助、紅十字會慈善救助、衛生扶貧基金救助、醫藥愛心扶貧救助等“一站式”服務模式,在縣域內各級定點醫療機構開設貧困患者“一站式”服務窗口。從2016912日后實現“零門坎、零支付、零結算”,確保95%以上貧困患者在縣域內就診,確保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醫療費用全額報銷、慢性病門診維持診療個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內,籌集設立了300萬元衛生扶貧救助資金用于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報銷。

    如今,患病的貧困農牧民,享受到三重醫療保障帶來的紅利,不再因病返貧;一座座嶄新的醫療機構讓農牧民群眾逐步實現了在家門口就能看病的愿望;一臺臺嶄新的醫療設備走進了鄉鎮衛生院,為邊遠牧區群眾看病就醫來了新的希望……甘孜縣衛生事業的發展惠澤廣大的農牧民。

    


  • 上一篇:理塘縣舉行“老少牽手·溫暖童心”暖冬行動
  • 下一篇:理塘縣今年民生將得到更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