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援藏隊”

甘孜日報    2017年02月16日

   ——成華區實施四大工程助推丹巴發展

    ■易先鴻

    自去年1216日成華區對口援建丹巴縣“全域幫扶模式”全面啟動以來,按照省委對口幫扶藏區統一安排部署,成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根據丹巴縣實際情況,實施“四大工程”精準幫扶,主動創新工作方式,以“全域幫扶模式”的新模式,全力加速推進新一輪對口援藏工作。成華區9個部門、15個街道相關負責人,6家精英企業代表,來到丹巴縣,與丹巴縣對應的部門、鄉鎮、企業全覆蓋結對幫扶,并就深入開展精準扶貧援藏工作進行了對接和交流探討。雙方將在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精準脫貧、文化交流、旅游產業等多個方面多個領域,建立長效溝通和幫扶機制,全力推進新一輪對口援藏工作。

    對口街道“一對一”

    精準幫扶助力脫貧奔康

    成華區14個街道和龍潭總部城管委會與丹巴縣15個鄉鎮進行了一對一對接。雙方根據自身條件和需求在基層政權建設、鄉村旅游發展、農牧產業發展、項目策劃推廣、結對認親幫扶、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以最符合鄉鎮居民要求、最貼切鄉鎮發展需要、最高效實現脫貧奔康為目標,共同商議出“一對一幫扶”具體工作方案。據悉,成華區各街道、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在到達丹巴縣后,不顧長途的舟車勞頓和疲憊,第一時間就前往對口的鄉鎮走訪了解情況,做“功課”,看“親戚”

    龍潭街道此次對口幫扶的是丹巴縣半扇門鄉,街道一行人到達丹巴當天就前往半扇門鄉看望貧困戶,走訪調研新農村建設項目,仔細了解半扇門農牧產品種植、養殖等情況。街道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新農村建設、農牧產業發展、雙方干部交流和技能培訓等方面加強交流和幫扶,雙方將共同發力,努力實現半扇門鄉早日脫貧奔康。

    成華區桃溪路街道一行人到達對口幫扶的丹巴縣章谷鎮后,提前進入工作狀態,立即開展了結對共建活動,對章谷鎮文化墻長廊的進一步打造,后山滑坡治理和白呷依村“兩委”建設情況等進行了現場商討,并走訪慰問了貧困戶,給他們送去米、油、奶等食品,也帶去了桃溪街道人民的深情問候。街道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基礎設施建設、硬件提升、干部隊伍培養培訓、社區共建和教育幫扶等方面實施精準幫扶工作,并將城市社區的生活理念帶到貧困山區。

    對口部門“手牽手”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援藏隊伍”

    成華區統籌局、商務局、發改局、教育局、文旅局、人社局、衛計局、民宗局等9個部門與丹巴縣對應部門結對幫扶,并開展了相關工作對接。據悉,成華區各部門對口幫扶丹巴縣各部門,將采取 “導師制”方式,以“傳、幫、帶”的形式進行幫扶,力爭為丹巴留下一只帶不走的“援藏隊伍”。

    據介紹,成華區政府專門成立了丹巴旅游扶貧項目工作組,聘請專業旅游策劃機構,與丹巴縣文旅相關部門通力合作,按照打點穿線、以線帶面的思路對丹巴旅游資源的開發及包裝推介,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成華區發改局與丹巴縣發改局將攜手合作,資源共享,重點以丹巴縣“全域旅游”的理念,優化項目建設,大型景點集中打造4A級旅游景區,小型景點打造一山一特色,一村一亮點的鄉村旅游,以旅游產業發展帶動農牧民增收脫貧奔康,充分利用丹巴縣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用“美麗戰勝貧困”。

    成華區人社局與丹巴縣人社局重點對就業扶貧幫扶等項目的開展進行了交流,并列入2017年對口工作計劃。據悉,成華人社局將繼續開展“農村勞動力勞務品牌培訓”;深入開展成華——丹巴區域勞務合作,實現人力資源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成華區將幫助丹巴縣探索建設“雙創實訓基地(孵化園)”; 2017年將在丹巴舉行“首屆餐飲技能大賽“,入圍餐飲企業由成華區組織學習、培訓。成華區人社局表示,雙方將通過多渠道、多方式的交流合作,幫助提升丹巴縣勞動力資源質量,提升丹巴服務業水平,從而提高丹巴旅游文化的品質和知名度。

    成華區衛計局與丹巴縣衛計局,雙方將從衛生系統專業技術力量、醫療系統管理、醫院運行情況、醫療制度改革等方面開展廣泛交流與合作。并將成華區 “分級診療”、人才培訓“導師制”等經驗帶到丹巴,協助丹巴縣實施完成“導師制”人才培養計劃。

    對口企業“肩并肩”

    用“互聯網+精準幫扶”開啟扶貧新模式

    這次啟動儀式上,成華區特別邀請了適合藏區發展的乳制品業、特色種養植、農牧深加工、大型電商及農牧融資基金等6家企業共赴丹巴開展精準幫扶,助推丹巴縣農牧產業發展。此外,成華區企業代表們與丹巴縣農牧科技局、藏味軒綠生態食品公司、甲居藏寨食品有限公司、丹巴縣生物開發公司、丹巴縣糧油公司等企業,以項目推介的形式進行了座談交流。針對丹巴縣農牧產業布局零散、規模小效益低、品牌意識薄弱等問題,成華區企業代表們現場為丹巴企業的營銷模式,精品化加工提升農牧產品附加值,怎樣樹立品牌意識,以品牌帶動效益等方面的內容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和針對性方案。雙方還就下一步深入開展幫扶與合作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成華區企業代表表示,丹巴縣資源優勢突出,未來加大資源整合力度,丹巴將是一塊極具潛力的投資熱土。成都綠佳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偉說, 他將首先在丹巴縣引進并建設500畝特色水果示范園,帶動當地特色水果的產業發展。成都口口鮮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瀟告訴我們,公司將以“互聯網+精準幫扶”模式,搭建平臺,為丹巴縣農牧產品提供線上銷售、線下配送及冷鏈倉儲等服務,并共享公司的生鮮食品資源。

    據了解,成華區為更好的貫徹落實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對口支援藏區貧困縣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區委書記劉光強上任后的第一站,就是率隊赴丹巴縣考察,并就新一輪對口援藏工作進行了多次對接溝通,要求成華區充分發揮首位城市中心城區的責任擔當,大力實施對口援藏四大工程,從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改善、新村建設、生態建設、平安建設、能力建設等方面加大援助幫扶力度,助推丹巴縣產業發展上臺階、民生福祉大改善、社會治理見成效。

    實施項目促建工程,打造“精準式”援藏典范。在做好上一輪援建工作23個項目收尾工程的基礎上,計劃五年內投入1.5億元援建資金,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醫療衛生、教育培訓等領域實施17個援建項目,將援建項目打造為高質量、高水平的“成華援建”品牌。

    實施產業提升工程,打造“造血式”援藏典范。立足丹巴縣資源優勢,重點扶持文化、旅游、農牧等特色產業,探索建立“公司+農戶”“基地+農戶”等模式,加快推進丹巴縣農牧業規模經營產業化發展,發揮成華電商平臺、大型超市、農貿市場等優勢資源,不斷開拓丹巴縣農產品銷售空間。

    實施智力保障工程,打造“內生式”援藏典范。精心選派優秀干部人才赴丹巴縣開展第二輪援藏工作,通過購買服務、聘請專家、援藏小分隊等方式,加快解決丹巴縣農業、科技、建設、審計等專業技術人才稀缺的“瓶頸”問題,五年內免費為丹巴縣培養千名農業中高級技能人才。

    實施理念創新工程,打造“輸入式”援藏典范。將成華區社會治理服務網格化體系、“1+6”基層治理機制等先進理念和經驗引入丹巴縣,并將成華所有街道、管委會與丹巴縣15個鄉鎮結對幫扶,成華部門與丹巴縣相關部門結對共建,成華企業到丹巴縣投資興業產業扶貧,開啟成華援建丹巴“全域幫扶模式”,全力助推丹巴縣盡快脫貧摘帽。


  • 上一篇:康定市創新扶貧資金監管機制
  • 下一篇:康定市“三查三促三爭當”活動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