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2月15日
建設中的大崗山電站。 周華 攝
本網訊( 羅楚凱)進入2014年,面對新的形勢,瀘定縣委、政府提出了“133”工作思路,提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力爭達13%的預期目標,加快建設紅色宜居、美麗幸福新瀘定。
抓項目建設 固本強基
推進項目攻堅。全面實行項目要件“容缺辦理”,建立立項審查、財政評審、資金預結算等項目管理新機制,壓減要件辦理時限,強化土地儲備,嚴格落實“兩個時間節點”,顯著提升項目開工率和落地率。繼續實行項目主體責任人制度,堅決履行基本建設程序,堅決執行質量量化指標,堅決依法實行社會監督,堅決頂格處理瀆職行為。探索試行“項目概況、項目進度、項目責任”無條件、多渠道公開公示,形成群眾、媒體、政府多方聯動廣域監督氛圍。
抓好災后重建。把握災區重建總體要求,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優先解決民生問題為出發點,以城鄉住房重建、公共服務重建、基礎設施重建、產業重建、生態重建為重點,以體制機制創新和開放合作為動力,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結合高半山農業綜合開發、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旅游發展,加快建設“生活更富裕、生態更優美、生產更現代、城鄉更協調、社會更和諧”的幸福美麗新家園。
突破瓶頸制約。出臺政府1號文件,搶抓全州獨立供電區改革機遇,深化農村電力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實施全縣獨立供電區內5個鄉鎮、6個小水電站、8700戶群眾的電改工作,徹底解決獨立供電區“供需矛盾突出、投資主體多元、設備線路老化、管理制度滯后、電價參差不齊”五大難題,實現城鄉電力同網同價。繼續執行《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建成農村公路256公里、橋梁3座,加力打造全州農村公路建設示范縣。探索保障性住房產權改革,建成并分配“安心工程”408套、第五期廉租房318套;建成公租房300套、開工新建120套。
夯實民生基礎。圍繞打造服務全州教育高地目標,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力爭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力爭啟動城關第二幼兒園建設,完成貢嘎山小學等15個項目建設,新建得妥鄉發旺小學等5個項目。夯實打造服務全州衛生發展高地基礎,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和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取消縣級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實行藥品零加價銷售。加快縣人民醫院及附屬工程、縣民族醫院綜合業務用房建設進度,推進冷磧中心衛生院整體搬遷等相關工作。
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瀘定新城開發,推進上田壩城市道路等7個項目建設;加快數字電視建設,新增用戶2000戶;建成縣級數字電影院。繼續實施新十年扶貧規劃,重點抓好地質災害易發區、高半山區等生態脆弱帶的扶貧解困,完成易地搬遷67戶、335人,實現1200名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實施600戶農村C級危房改造、21戶大中型水庫貧困移民避險解困工程。抓好彝家新寨、藏區新居建房工程。實施7個整村扶貧推進項目。
抓產業建設 謀篇布局
水電實現新進展。力爭6月底前全面完成瀘定電站移民生產安置和搬遷安置,9月底前完成大崗山電站458戶移民集中安置。落實水電移民后扶政策,統籌規劃安置點產業發展,加大對重點產業的扶持力度,強化產業培育和就業培訓,確保移民安居樂業。年內逐步改善瀘定電站5個安置點基礎設施,創造永續發展條件,用看得見的成果堅定移民安居的信心。全年力爭完成水電工程投資3.5億元,實現水電產業增加值7億元,力爭帶動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800人。
農業實現新跨越。擴大高半山農業綜合開發成果,進一步整合涉農資金,完成優質魔芋3000畝、高產核桃10000畝、特色水果8500畝的年度工作目標;繼續抓好糧食、蔬菜、畜牧生產,大力倡導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培育種養大戶、專合組織上規模、見實效,確保蔬菜播面22000畝、糧食播面5.7萬畝、中藏藥材種植5600畝以上,實現規模化養殖小區13個、牲畜存欄9.3萬頭(只、匹)以上。
工業實現新提升。立足康瀘工業集中區區位優勢,堅持“生態與效益并重”的原則,培育壯大、招商吸引、承接轉移一批勞動密集型、科技創新型、出口創匯型企業,為財政穩定增收提供稅源保障。建成50萬噸超精細石膏材料深加工項目,加快實施康巴水泥廠項目,啟動瀘興鋰鹽項目建設,推進金珠制藥投產運行,建成500噸青稞系列食品生產線等項目,全年力爭實現工業增加值11億元,增長11.7%。
旅游實現新突破。堅持“紅綠結合、農旅相融、文旅互興”思路,加快建設川渝地區重要旅游目的地。主打“紅色”名片,重點打造以瀘定橋為核心的紅色旅游區,推動4A級景區創建工作;創建以嵐安紅色文化和古村落原生態文化、化林茶馬古道文化為代表的文化傳承示范區;立足“綠色”資源,以“業強、村美、民富”為目標,把甘谷地打造成全州首批國道317、318沿線美麗新村示范村。
生態實現新成果。啟動實施水土流失治理、封山育林等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抓好國道318線瀘定段旅游通道綠化美化項目建設,全面完成加郡鄉板廠溝、冷磧鎮潘溝等泥石流地質災害治理,啟動建設5個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
抓環境建設 保駕護航
致力打造法治瀘定。建立健全重大問題專家咨詢、社會公示、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聽證等機制和程序。結合法治瀘定建設年活動,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堅持常務會會前學法,不斷增強政府班子法制思維。堅持民主集中制,推行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完善行政公開制度,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保障社會和諧安定。鞏固“鑄忠誠警魂”活動成效,實施藏區公安“三提升”工程。充分發揮“三大調解”作用,健全“三級接訪制”,建立“信訪終結制”,確保信訪積案化解率達90%以上。力爭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新農保”試點參保人數保持在2.7萬人。力爭城鎮新增就業570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無業農民實現再就業9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強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完善網上審批系統和電子監察系統,全面實行并聯審批和一站式服務,實現效率和質量“雙提升”。抓好“三大制度”改革,有序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入實施“百千萬康巴英才工程”,健全人才向基層、艱苦地區和崗位流動、在一線創業的激勵機制,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增強人才政策開放度,廣泛吸引優秀人才回縣創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