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綠色生態助推森工轉型發展——白玉林業局生態文明建設綜述

本站原創    2019年11月18日

◎本網記者 宋志勇

    “以前,這里砍伐木材為生,自從開始實施天保工程后,亂砍亂伐的少了,捕殺野生動物的也少了,環境越來越好了。”“以前一下大雨,很擔心溝溝頭漲水、山上垮方,現在打了堡坎,樹子也多了,不擔心泥漿子沖到家門前了。”不論是工作在這里的鄉級護林員,還是生活在這里的老百姓都這樣認為。這里是具有36年發展歷史的白玉林業局,作為州屬林業企業,現有施業區總面積1274.8萬畝,其中非林地面積674.4萬畝。林業用地面積600.5萬畝,占幅員面積的47.10%。其中,有林地面積為221.0萬畝,森林覆蓋率38.70%,森林蓄積量排列全省第二、全州第一。

       5年來,該局按照州委全面實施“三創聯動”,深入實施“六大戰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構建“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立體生態格局,大力實施“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工程的要求,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州推進州屬林業企事業單位生態文明建設座談會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刻把握林業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主動參與并深度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力軍和排頭兵作用,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之路。

生態建設:用心守護青山綠水

      為始終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該局秉承著“功成不必在我任,一任接著一任干”的信念,在綠水青山中迸發出更大的生態自覺,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舉全局之力全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

      去年,完成了白玉縣麻邛鄉異地植被恢復工程人工造林投資450萬元,實施人工造林作業面積0.3萬畝,當地村民從該項目中獲得務工收入10.14萬元。二是完成了白玉縣麻邛鄉安章村路種花工程投資60萬元,實施路種花作業面積22030平方米,當地村民從該項目中獲得務工收入17965元,租用當地村民車輛并支付租車費用39817元。三是完成了白玉縣亞青寺整治綠化工程投資140萬元,實施整治面積43420平方米,當地村民從該項目中獲得務工收入19000元,租用當地村民車輛并支付租車費用24950元。

       同時,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利用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使當地有勞動能力的部分貧困人口轉為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的要求,該局自2017年以來在全縣范圍內選聘了部分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為生態護林員115人次,(每年40人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115份,支付保險費11500元,結付護林工資64.4元,為當地建檔立卡貧困農牧民人均年增收5600元。      

天保工程:山上大力增綠添彩

      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努力構筑長江上游和金沙江中上游綠色屏障和生態基地。該局以實施“天保工程”為重點,加快生態建設步伐,大力轉變發展方式,完善生態功能區建設,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使生物多樣性得以恢復,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2013年以來,完成了封山育林任務1.75萬畝;完成人工造林0.1萬畝的公益林建設任務,其中聘用農牧民群眾257人次完成造林面積200畝,獲得勞務收入5.5萬元;完成了國有森林撫育補貼項目12萬畝,其中聘用農牧民群眾514人次完成撫育面積3.81萬畝,獲得勞務收入280萬元。同時,完成了2017年度省級財政林業生態保護恢復專項資金補助項目人工造林面積0.2萬畝,其中聘用當地農牧民66人次完成造林面積0.11萬畝,獲得勞務收入6.6萬元。

綠化苗木:山下打開“綠色銀行”

      綠化苗木產業是白玉林業局的戰略性傳統優勢產業之一,企業始終堅持一手抓鄉土綠化樹種上山更新造林,一手抓觀葉觀花觀果樹種下山進圃培育彩葉苗木,使山上林木郁郁蔥蔥,山下苗木茁壯挺拔,為建設生態文明和實施“三創聯動”提供合格優質壯苗,加快培育生態林、添彩林和小康林。

      2013年以來,白玉林業局種苗基地大力培育川西云杉、變葉海棠、色木槭、花楸、栒子、高山柳、杜鵑花、日本落葉松等各類不同苗齡的綠化樹種,育苗面積累計達345.33畝、生產各類苗木1920萬株,其中2019年育苗面積71.9畝,苗木120萬株。銷售166萬株,實現銷售收入260萬元。

      與此同時,企業還進行跨地區合作,在德格、新龍、道孚、康定等州內縣(市)和西藏、青海、甘肅等省(區)開展苗木購銷合作,打開山下“綠色銀行”。

旅游開發:山下山上風光獨好

      生態旅游業是白玉林業局經濟增長的第三極。

      按照州委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戰略定位,白玉林業局樹立“旅游+”理念,主動與成都熊貓國旅公司、大自然旅行社、縣旅游局合作開發白玉旅游資源,還與四川旅游學院、四川大學、威寶食品公司聯合開展川藏高原芫根特色食品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范項目合作。同時,申報核準設立的四川沙魯里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國家森林公園,公園內珍貴的自然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和歷史人文景觀將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對四川白玉縣乃至甘孜州在森林公園建設、促進國有林區改革轉型、四川藏區脫貧攻堅和生態旅游產業發展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為川西北生態經濟區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目前,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正在送審過程中。

     “自公司成立以來,從產業供給出發,超前謀劃,搶抓機遇,持續推進旅游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著力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業生產力改善上下功夫,積極參與生態旅游,深度融入全域旅游,為該縣經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白玉察青松多酒店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說,從2014年3月察青松多酒店開業后。截止2018年底,累計接待各類旅游團體近60余個,游客約4萬人次,實現銷售收入2105萬元。期間,還獲得“十佳最康巴特色旅游品牌酒店”、“白玉縣消防安全宣傳試點單位”、第一批“四川省級森林康養人家”,也是企業展示產業轉型發展形象的窗口。2019年1至6月實現銷售收入170萬元。

多種經營:產業項目開源增效

      近年來,該局緊密結合縣域特點和企業實際,不斷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和群眾大力發展多種種植和經營項目,如藥材種植、野生菌類采集、有機養殖等已成為老百姓最受歡迎地致富之路。

     “有白玉察青松多生態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銷路不再愁。”在該公司加工的務工人員說,為什么能如此說呢?可以下數據能說明一切。

       該企業以1000元/畝?年的土地租賃價格流轉白玉縣絨蓋鄉仲學村的土地255.9畝,貧困農牧民年均直接土地收益均10000余元/戶,人均增收達1300元以上;與基地所在村均簽訂了《勞務用工合同》,采取現場用工,當日支付勞動報酬的支付方式,切實保障農牧民群眾的合法收益。2016年以來,周邊老百姓在我局種苗基地和藥材基地務工6000余人次,從中獲得直接經濟收入達60余萬元。同時還對該村中藏藥材種植項目進行了現場調研指導,提出項目建議和種植規劃,并簽訂了中藏藥材種植《合作協議》,合理確定產品價格,實行最低保護價收購,充分發揮示范輻射作用。2019年銷售大黃99萬株,實現銷售收入34萬元。

       而在野生菌類方面,近年來,該公司持續加大野生菌類加工車間的基礎設施投入,充分調動老百姓參與野生菌類采收的積極性。2013年以來,累計采收加工各類野生食用菌200余噸,老百姓從中獲得直接經濟收入已達600余萬元,成為了又一助農增收、脫貧奔康、產業富民的好項目。在有機養殖方面,分別建有藏香豬繁育基地和藏雞、藏香豬示范養殖基地各一處,大力發展藏雞、藏香豬林下養殖產業。所生產加工的有機藏香豬、藏雞、藏雞蛋等系列產品已遠銷至北京、成都,重慶等地,“察青松多”有機藏香豬榮獲第二屆“天府七珍”稱號。2013年至2018年期間,實現銷售收入1118萬元。2019年1至6月實現銷售收入20萬元。同時,為進一步延展產業鏈條,完善產業結構,積極開展物流倉儲配送服務。2013年至2018年期間,實現銷售收入2694萬元;2019年1至6月實現銷售收入480萬元。

        取得這樣的成績,歸根結底是該縣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著力夯實企業黨建基礎,緊緊圍繞黨建促脫貧攻堅和構建“生態白玉、和諧林區、小康企業”的奮斗目標,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并堅持實施“念生態經、打有機牌、發養殖財、走特色路”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林業產業發展思路,立足天保建設,促進產業轉型,主動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實現了企業增效、職工增收,林區民生持續改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匯聚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助力同步奔康和長治久安,產業發展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可喜局面。





  • 上一篇:彝家新寨唱歡歌
  • 下一篇:道孚縣立學立行抓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