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11月29日
◎本網記者 馬建華
巴塘縣中心絨鄉安里頂村是該縣貧寒的高山村寨之一,面對增收難、行路難、運輸難等嚴峻現實,安里頂村村委會主任安珠以引導村民發展藏豬、藏雞及中蜂特色養殖為抓手,發誓要將窮山村變成富裕村。經過持續攻堅,村子實現了從里到外的大飛躍。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高達28萬元,村民人均增收1530余元,創下了村民收入三年增5倍的佳績,成為全鄉有名的富裕村、生態村,并先后獲得巴塘縣“產業示范村”、“四好文明示范村”、“美麗幸福新村”等殊榮。
巴塘縣中心絨鄉安里頂村距縣城125公里,距中心絨鄉人民政府6.5公里,海拔3150米,耕地2194.798畝,全村有37戶183人,其中,貧困戶9戶42人,距縣城129公里,與云南、西藏接壤,有“雞鳴三省”之稱。這里蟲草資源匱乏,種地 “靠天吃飯”,全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千元,村級集體經濟零收入。“我們村地處高山,受道路制衡,村民土特產運不出去,日子只能說是解決了溫飽。”安里頂村村委會主任安珠回憶說,生活在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的環境里,找不到致富產業,村民發展意識不強,得過且過。
“精準扶貧戰略實施以來,我經常在村民大會上講,我們不比遠的地方,就比縣內發展勢頭好的村,為什么別人會發展得那么好?為什么村民的收入會一年比一年好?曬太陽、等救濟,永遠也富不起來,幸福要靠自己奮斗。”安珠說,他多次講話動員,村民總是嗤之以鼻,“就我們這樣的條件,你說得好聽,那你先做給我們看看”。
動員一百遍,不如做成功一件事,讓村民看到致富的希望。安珠擔任村委會主任已有13年。“村主任是直接和村民打交道的‘官’,既然村民選擇了我,我就有責任和義務幫助他們脫貧。”安珠通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和反復論證,確立了主抓藏豬、藏雞、中蜂養殖的產業發展定位,通過幾年的實踐,他把一個窮山村帶成了致富新村。
“村民為什么對村委會信任度不高?村干部靠什么在群眾中樹立威信?”安珠說,農村要想富,關鍵靠黨支部。多年來,安珠在村兩委的支持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村規民約和議事規則,大力發展壯大黨員隊伍。同時,自己首先做到查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幫助困難戶解決生產生活難題,做好意見戶的思想工作,做到“困難不上交、矛盾不出村”,把意見和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構建了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環境優美的和諧村。
“找準短平快的產業,讓村民得到實惠,村民才愿意按照村委會的發展思路去干。”2016年,安珠依托產業扶持金啟動資金,在原有的養殖基礎支撐下,成立了德喜中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藏豬、藏雞養殖合作社,帶領貧困戶共同發展養殖業,并積極聯系相關部門爭取技術指導,通過農戶分散養殖提出戶戶養5頭豬、10只藏雞、10桶蜂蜜的保底要求。
“我們養殖搞了那么多年,哪家賺到了錢?我們才不愿意把錢拿去打水漂。就算養殖成功了,銷售問題咋個解決?”村民質疑安珠是異想天開。
算經濟賬、講銷售計劃……幾戶思想“超前”的農戶加入合作社,2016年底,集體經濟賬戶上終于有了5萬元的收入。
“看來還真不能小瞧安珠,他的辦法多,果然見到了效益。”當初指責安珠的村民,想加入合作社又礙于面子,怕安珠不肯接納。了解到村民的思想動態后,安珠和顏悅色地說,只要愿意加入合作社的,我們來者不拒。他又規定戶戶養10頭豬、20只藏雞、30桶蜂蜜,并爭取技術支撐,保證產品質量。訂單不斷的優質藏豬、成批訂購的珍貴藏雞、銷售不愁的甜潤蜂蜜,讓村民們賺到了一大筆錢。2019年,全村集體經濟從2015年5萬元增加到28萬元。
為提升產品品質、拓寬銷售渠道,安珠建立了覆蓋五個行政村的藏臘肉深加工小作坊,進行藏臘肉加工包裝,目前作坊已建成,設施設備都已到位,待生豬出欄。今年,安里頂村積極探索立體生態格局和多元產業增收格局的發展思路,調整產業結構,合理布局,配置蜜源植物,在既不影響農業生產又能夯實區域生態環境基礎上,按照“宜花則花、宜草則草、宜木則木、宜林則林”的原則,在田邊地角、荒山荒地和鄉道沿線廣種油菜、苜蓿、酸石榴等蜜源植物,提出“小蜜蜂成就大產業”的目標,籌備建立管理規范、形成規模的中蜂養殖基地,目前已通過集中布局、農戶分散的模式在全村布下200余個蜂桶待產蜜銷售,預計出產蜂蜜2000斤左右,年蜂蜜預計能實現銷售收入20萬元左右。
在村風文明建設中,安里頂村在全體村民廣泛討論的基礎上,制訂了村民道德守則,控輟保學、森林草原防火、文明公約、衛生管理規定等村規民約,成為村民日常行為規范,讓群眾自己教育自己,約束自己。連續3年在全村組織了以“衛生示范戶”“四好示范戶”等為主題的評選活動,并通過群眾大會、物資獎勵、張榜公布等方式進行表彰,發動全體黨員對“五保戶”、殘疾戶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農閑季節組織鄉村文化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我們村能夠發展到今天,除了村民自身的努力外,還凝聚著雙流援藏干部的一片苦心,在產業發展和市場銷售方面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他們不僅在雙流區開辟了巴塘土特產專柜,還通過單位或企業包銷和電商平臺,讓我們的產品不愁銷路。”安珠深情地說,援藏干部和我們是一家人,我們能夠脫貧,有援藏親戚的一份功勞。
村子美了,產業強了,村民富了。安珠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讓村民富起來,錢袋子鼓起來,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從新農村建設到美麗鄉村,再到鄉村振興,內涵不斷升級,脈絡愈發清晰——鄉村發展,農民是受益者更是主力軍;鄉村振興,要激活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