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瀘定生態縣建設果實豐碩

《甘孜日報》    2014年03月12日


瀘定杵坭生態建設示范村
 
  本網訊(姜濤 黃仕光 羅楚凱 文/圖)“看到這些資料,我才了解環境保護有多么的重要,我以后會從身邊小事做起,為瀘定生態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瀘橋鎮沙壩社區陳阿姨在看了瀘定縣生態建設宣傳資料后說道。3月11日,瀘定縣組織縣委宣傳部、縣環保局、縣發改局等19家單位在瀘定橋廣場開展全州首個“生態日”集中宣傳活動,號召廣大群眾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先導,全力全建設紅色宜居、美麗幸福新瀘定。
   近年來,瀘定縣高度重視生態縣建設工作,落實了規劃編制經費和生態建設資金,拉開了瀘定縣生態縣建設工作的序幕。“堅持以綠色系列創建為點,環保知識普及為線,環境主題宣傳為面,多形式多載體深入開展生態環境宣傳教育。”瀘定縣環境保護局負責人介紹。
   “2012年7月,《瀘定縣生態縣建設規劃》經縣人大審議通過并頒布實施,縣政府對規劃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多舉措全力抓好生態產業體系、生態環境體系、自然資源保障體系、生態人居體系、生態文化體系的建立和落實。”瀘定縣委副書記、縣長蒲永峰表示,瀘定縣多措齊頭并進,全力抓好生態體系建設。
   在生態產業體系方面,瀘定按照“一核二廊三區多點”進行布局,重點在生態農業、生態畜牧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業等領域尋求突破;重點打造中藏藥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園等六大產業園區;全力發展生態旅游,建設瀘定橋精品旅游區,打造娘娘山至化林坪山地生態旅游區、嵐安古村落原生態文化旅游區和陽光田園度假精品旅游帶;實施沿大渡河兩岸以縣城和重要集鎮(含移民安置點)為重點的植樹造林工程、重要水源地保護工程,抓好沿國道318線、省道211及縣道等主要交通干線的綠化、美化、生態恢復等建設項目。
   在生態環境體系方面,瀘定縣已創建州級生態村13個,生態小區2個,綠色學校3所,縣級生態家園1317戶;杵坭、加郡2個鄉已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
   在生態能源業上,已建成水電站34座,裝機容量105.109萬千瓦;對7個鄉鎮的部分村組實施了農網改造;對年能源消耗在1000噸標準煤以下項目進行了節能備案登記;對年能耗在2000噸標準煤以上的項目要求開展節能可行性評估和節能設計;通過加強技術改造,山盛水泥廠等重點能耗企業單位產品能耗基數正逐年下降。同時,還在公共機構全面推廣節能產品,以達到節能降耗的效果。
   在生態工業上,按照“一區多園”的發展思路,實施產業整合、產業聚集、產業升級,精心打造以產業園區為支撐的工業集中發展區。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建成州內重要的生態能源基地、有色金屬冶煉基地和中藏藥研發生產基地,基本形成以水電、礦產為支撐,建筑建材、中藏藥、農畜土特產品、特色旅游產品加工為重點的工業經濟體系,力爭工業總產值達到 100億元,實現稅收2億元。
   在生態農牧業上,編制了《瀘定縣高半山特色生態農業發展規劃》,制定了《瀘定縣魔芋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方案,擬用3到5年的時間,在高半山地區建成5萬畝特色水果、5萬畝高產核桃、5萬畝優質魔芋“三大產業基地”。目前,已建成得妥鄉灣東片區等魔芋基地1.1萬畝,建成300畝以上的魔芋產業村10個,100畝以上的魔芋產業村12個;蔬菜種植面積已達1.9萬畝,建成500畝以上蔬菜基地3個,100畝以上蔬菜基地8個,年產值近11400萬元;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體認證面積達4871.02公頃(耕地),取得23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在生態林業上,實施了退耕還林配套封山育林0.4萬畝,完成退耕還林補植補造任務1.1萬畝;已完成核桃栽植2.34萬畝、花椒0.2萬畝、青脆李0.428萬畝、甜櫻桃0.178萬畝、蘋果0.2萬畝、紅心果490畝;完成核桃低產園改造1.43萬畝、花椒低產園改造0.5萬畝,全縣林果業發展總面積達13.75萬畝;完成二康路二期綠色通道綠化工程19公里。
   在生態旅游業上,編制了《瀘定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修編)》、《瀘定橋長征文化旅游區開發建設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啟動了《瀘定縣鄉村旅游規劃》和《化林坪--娘娘山景區旅游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在環境污染防治,完成了瀘定—海螺溝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建設工程并投入正常運行;采取“戶存—村收—鄉運—縣集中處置”的模式開展了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完成了2個省掛牌限期治理企業的環境污染治理工作,開展了3個企業污染治理減排,淘汰了瀘定二郎山水泥有限公司等立窯生產線,對烹壩鄉16起對碾機非法采金違法行為和1起非法煉金點進行制止,切實維護好縣域生態環境安全。
   在生態移民工程上,通過全面實施甘孜州生態移民及易地致富(扶貧)體系建設,切實改善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其生活水平,實現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目標。按照《瀘定縣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十二五”規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6個;建設鄉村公路14公里,建設灌溉渠(管)11公里,安裝飲水渠(管)道6公里,建蓄水池400立方;全力做好瀘定電站、大崗山電站、硬梁包電站移民安置工作。
   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瀘定縣委書記陳廷全說:“以拼搏有為的膽識和責無旁貸的擔當,和全縣人民一道,以實際行動和全新的業績踐行對黨的事業和對瀘定人民的忠誠,全面開創紅色宜居美麗幸福新瀘定建設新局面。”

 
  • 上一篇:情歌故鄉美麗如畫
  • 下一篇:生態文明建設美了九龍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