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3月24日
本網訊(謝成梁)今年以來,九龍縣小金彝族鄉洋橋村村民委員會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制定了有利于思想作風極大轉變,發展環境明顯優化,各族群眾得到實惠的村規民約,深受群眾歡迎。
該村爭取到修建村醫療站和村小宿舍兩個幸福工程項目,但還存在20萬元的資金差距,被征用的5戶村民找到村委會,提出愿遵照執行村規民約關于村民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所有權屬于集體,個人只有經營使用權的相關規定。為此,減少了近20萬元的賠付款,使兩個項目順利完工。
洋橋村是漢、彝族雜居區,彝族有喪事大肆宰殺牛羊,有病不就醫,信迷信等惡習。村規民約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提倡有病就醫。通過村組干部的帶頭,已有3戶村民喪事從儉,不宰牛羊,改變喪事分坨坨肉的舊習慣,村民紛紛響應;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有病就醫,村民醫保參保率達100%,徹底改變了陳規陋習。
村規民約還涉及計劃生育、公共衛生、公共設施、森林和防火、社會治安等。74歲的尼爾打葉老人說:這才是真正的利民、安民、助民、富民的“村規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