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4年04月14日
“我們再困難,花在百姓身上的錢一分都不能少,每年用于民生上的資金保持有增無減。要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花在夯實加快發展的基礎上。”近日,鄉城縣縣委書記何康林在接受采訪談及發展和民生時飽含真情。
地處甘孜州南部的鄉城縣,在近年的發展中緊扣“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底部突圍”的主題,以建設美麗幸福新鄉城為目標,實施旅游全域化、城鎮特色化、工業規模化、農業產業化戰略,強化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社會管理、開放合作、基層組織為支撐,始終突出民生優先、成果共享,使群眾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經濟發展質量越來越好,參與區域競爭的實力越來越強。
過去的一年,鄉城縣以項目作為經濟工作抓手,實施項目推進機制,以核桃、葡萄為主的特色種植業初顯成效,以藏雞、藏豬為主的特色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一核兩翼”城鎮化布局有序推進,“異地扶貧、移民搬遷、旅游產業、牧民定居、產村相融”的五種形態新農村開發顯現雛形,省級新農村建設圓滿收官,統籌城鄉、農旅互動的旅游發展整體推進,以“四小工程”為載體的民生工作取得新突破。
在經濟社會全面和諧發展中,鄉城縣去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0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億元,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703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5750元,在“1245”發展戰略的指導下,鄉城縣正朝著“富民強縣、翻番進位”的目標奮力前行。
當談到今年發展目標和保障措施時,何康林說到,結合群眾工作全覆蓋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筑牢執政基礎,在加大執行力上下功夫,把戰略規劃轉化為效益。一是以創新思想抓項目,注重投資拉動,抓好項目儲備爭取、落地開工和招商引資工作,為鄉城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項目支撐。二是推動提升全域旅游,組建旅游工作專門班子,加大旅游整體性系統開發,以“一村一寺一館”建設為突破口,不斷提高以“鄉城三絕”為代表的特色文化品位,逐步完善旅游服務要素,提升旅游經濟效益。三是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推進城郊四村打造提升工程全面落地,力爭年內基本完成建設任務,著力打造以縣城為中心,熱打、青德和尼斯為支撐,中心村為依托的城鎮化發展格局,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推進“數字鄉城”建設成果引用,努力打造多彩鄉城、智慧鄉城、潔凈鄉城。四是全力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做好“農業綜合開發示范縣”“新農村建設先進縣”建設啟動工作,抓好產業基地建設,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依托加工園區建立種養殖業、加工、銷售三位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格局。五是全力抓好民生改善,落實各項利民惠民措施,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延伸,以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基層群眾的“幸福指數”。解決工作“懶”“空”“浮”“拖”的問題,以雷厲風行的作風,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和鍥而不舍抓落實的精神,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建設美麗幸福新鄉城奠定堅實基礎。(何才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