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12月04日
◎趙紅勇
近年來,德格法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州委總體工作格局和縣委“1616”重大發展舉措,立足民族團結一家親,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以“能力建設年”工作為抓手,抓實“八大提升行動”,用實際行動全面推進德格縣域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讓民族團結之花永遠綻放在善地德格。
上下一心
團結協作強戰斗力
德格縣法院現有藏、漢、回、傈4個民族的干警,近三年來,該院以干警團結互愛為出發點,以關愛關心干警為落腳點,出臺《關愛關心干警實施辦法》《干警獎勵機制》等制度,強化落實關心關愛措施,調動干警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凝聚力向心力;定期舉辦“法官講壇”,共6次20余人登臺,在傳遞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干警對法院工作的深層次認識,增強了干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增強“六個相互”;開展心得體會分享會5次、趣味比賽3次、知識競賽活動2次,舉辦野外拓展素能提升行動1次,在緩解干警壓力的同時,提升團隊溝通協作能力,進一步增強干警之間的交流了解,提升干警的歸屬感、認同感。全院上下同頻共振,互幫互助,人人講團結、人人促團結,共同營造出團結和諧的大家庭氛圍。2018年,德格縣法院榮獲由中央民委授予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榮譽稱號。
四向賦能
審執作用增向心力
德格縣法院以“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為工作主線,結合縣域民族習俗、地區習慣,立足司法審判職能,積極依法審理調解“涉民族”矛盾糾紛案件,不斷加大案件執行力度,在法官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用真心換真情,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當事人和解率達80%,有效促進了各民族間、鄰里間的團結和諧關系;扎實開展訴源治理工作,出臺《德格縣法院多元化調解糾紛機制實施意見》,從源頭上有效阻斷矛盾糾紛升級,拓寬了糾紛調解方式,社會滿意度達100%;打造特色化訴訟服務中心,除滾動播放與農牧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藏漢雙語法律知識外,為立案庭配備3名藏漢雙語導訴人員,同時還配備休息座椅、醫療箱、手機充電站、雨傘等一系列便民設施,讓當事人充分感受到司法溫度;充分發揮好少數民族陪審員職能作用,不斷提高少數人民陪審員聘用率及陪審率,少數民族人民陪審員占74%,陪審率達85%,以有溫度的司法服務,提升農牧民群眾的滿意度。
全面覆蓋
結對幫扶強凝聚力
該院以增進民生福祉為使命,積極開展結對認親促團結活動,著力解決農牧民群眾生活生產面臨的困難,提升農牧民群眾團結、幸福指數,全院57名干警結對“親戚”234戶,并選派3名干警擔任駐村扶貧干部,為聯系點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院黨組成員分別深入幫扶村調研,因村制宜、分類施策,積極制定契合當地情況的結對“親戚”脫貧計劃,同時聯合幫扶單位在聯系點召開脫貧攻堅聯席會,在幫扶234戶貧困戶的基礎上,把全鄉675戶群眾全部納入結對幫扶對象,聯系點順利通過省州脫貧驗收;以月為周期,全院干警分批次下鄉開展“送溫暖”活動50次,多渠道累計為結對“親戚”、學校師生捐贈價值近60萬元的物資,讓結對“親戚”、學校師生感受到法院人的溫情;籌資6萬元為然尼村“三老干部”尼錯新建房屋、籌資14萬元為呷拖寺修建浴室,同時聯合婦聯連續3年向打滾鄉小學累計捐贈價值40余萬元愛心物資。該院在德格縣域內取得良好的公眾評價,將民族團結種子深深根植于德格縣廣大農牧民心中,為推動民族團結事業向前發展貢獻了法院力量。
多點出擊
氛圍營造聚感召力
該院始終將民族團結宣傳作為與農牧民群眾溝通的橋梁,積極搭建區域民族團結和諧平臺。制作藏漢雙語版“鮮法官講法”“法治導訴片”“民法典小視頻”等宣傳視頻3部,以群眾喜聞樂見又簡單明了的方式,促進群眾知法、明法,從而尊法、守法、用法,以法促穩定、以穩定促團結;精心制作大型民族團結展板,積極宣傳國家政策、民族政策,強化法宣力度,營造民族團結一家親的良好氛圍;以“五進”、潤育工程之“法啟行動”為契機,開展送法進學校、寺廟、鄉鎮活動20余次,惠及農牧民群眾1000余人、學生500人、僧侶300余人,讓法治思維深入人心,為民族團結持續注入源動力;院黨組領導利用“七一主題黨日”、民族團結日、“農牧民夜校”等活動,大力集中宣講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法宣教育5次,普及400余人次,并以抖音、微博、微信官方平臺等信息平臺為依托,大力營造民族團結和諧氛圍,在促進民族團結宣傳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