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 2014年05月12日
2013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我州全域旅游發展戰略逐次鋪開的第一年。稻城縣依托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和旅游文化主導產業加快形成的現實基礎,堅持“快字當頭、底部突圍”發展基調,全面實施“生態立縣、旅游強縣、人才興縣、依法治縣”發展戰略,千方百計抓發展、用心用情保民生、全力以赴促和諧。實現了經濟發展持續向好,基礎建設不斷加強,民生民享不斷改善,社會事業持續發展,支柱產業迅速壯大,執政能力明顯增強,社會局面和諧穩定。
各項指標有所突破
2013年,該縣各大經濟指標呈上升趨勢,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568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5%,增速在全州排第4位;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735萬元,同比增長38.6%,增速在全州各縣排第5位;實現工業增加值1675萬元,同比增長3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6441萬元,同比增長42.4%,增速在全州各縣排第6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637萬元,同比增長16.4%,增速在全州各縣排第8位。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2166元、5560元,分別同比增長9.2%、18.2%。
項目帶動全面增強
該縣突出項目抓投資,經濟社會發展提速增效。實施投資拉動戰略。全力實施國家投資項目,23個續建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3.6億元;新開工項目76個,完成投資6.1億元;全年竣工投產項目39個,完成投資19.3億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更加開放的意識招項目,簽約招商項目13個,協議引資19億元。續建和新開工招商引資項目15個,完成投資3.5億元。組建了稻城縣旅發公司、亞丁景區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錦江亞丁賓館有限責任公司。積極開展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全年融資到位資金9400萬元。
興縣戰略逐步凸顯
2013年,該縣按照州委、州政府“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的產業發展思路,奮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發展思路,確立了“生態立縣、旅游強縣、人才興縣、依法治縣”的四大興縣戰略。一是旅游產業加快發展。全年開工國家投資旅游項目11個,完成投資4481萬元。實施風貌改造、綠化工程、景點打造等自籌資金項目45個,完成投資9596.1萬元。旅游接待床位達到12000張以上,全年接待游客3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億元。二是農牧產業穩步發展。以“旅游全域化”為導向,按照“一線、兩片、四區”總體布局,推進農牧產業發展。全縣完成糧食播面47100畝,實現糧食產量10628噸,肉類產量1548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894萬元,農機總動力達5.85萬千瓦。三是電礦產業有序推進。督促停工水電企業加快開發進度,全面清理和規范礦產開發秩序,建立規范有序的礦產資源勘查機制,完成了茹布查卡溫泉資源利用引水管道鋪設。
基礎條件有效改善
一方面,全力夯實基礎,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成功舉辦了機場通航慶典和甘孜州首屆農特產品展銷會。2013年實現進港11723人次,出港14198人次,截至今年4月15日已有國航、川航、東航三家航空公司執行稻城亞丁機場飛行任務。亞丁機場串聯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與云南、攀枝花的支線機場形成香格里拉環線的重要交通樞紐作用將逐漸明晰,稻城旅游產業將逐步“因航而興”。陸路方面,理亞路預計今年年底全面竣工,仁亞路已竣工投入使用,亞三路該縣境內路段預計今年全面完成。隨著出境通道的逐步貫通,將使稻城從川西交通“死角”轉變為川滇結合部的交通樞紐,極大的提高區位優勢。城建方面,新建廉租住房、干部周轉房共180套,啟動4條市政道路提升改造,投資1657萬元,完成了尊勝塔林公園配套建設、金珠鎮和香格里拉鎮城市風貌改造及光彩工程。電力方面,縣城至鄧坡35KV輸變電線路工程完成50%;鄉城至稻城110KV輸變電線路工程和變電站工程分別完成總工程量的42%和40%;完成了投資2636萬元的桑堆35KV變電站項目建設。此外,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稻城的發展環境。
另一方面,加力改善民生,社會事業持續發展。農村條件不斷改善。據不完全統計,該縣2013年對改善農村條件總投入達到1.07億元,實施了5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建設,完成11個通村路橋建設,完成91戶的扶貧搬遷、避險搬遷,2508戶的C級危房改造,100戶的棚戶區改造,764戶的農戶風貌改造,新建三面光水渠20.2公里,安裝引水管道39.3公里,新增和改善灌面4500余畝。同時,加強了河道清理、護基新建、引水管道鋪設、安全飲水及防洪堤工程。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投入8710萬元,續建和開工東義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學用房等25個建設項目;投入1320萬元,全面落實“兩免一補”、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等政策,積極構建城鄉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格局。衛生體系不斷健全。加快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和中藏藥業發展,投入3567萬元,啟動區域醫療中心、中藏醫院、3所衛生院和15個村衛生室建設項目。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全面落實困難群體幫扶政策,城鄉低保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兌現各類保障金1593萬元,發放群眾救助資金、醫療救助金、優撫金近360萬元。此外,文化、廣電等其他惠及民生的社會事業也以平穩有序的發展態勢,夯實了社會基礎。( 羅絨次仁/文 李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