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濤 熊拉姆
二郎山下,大渡河畔,坐落著一座以紅櫻桃而出名的美麗村莊。漫步在村里平整的水泥路上,連空氣中都飄散著櫻桃的香氣,讓人流連往返。這里便是“中國紅櫻桃之鄉”的紅櫻桃核心產地——瀘定縣杵坭鄉杵坭村。
杵坭村地處瀘定縣南部,距縣城17公里,全村139戶,403人。近年來,杵坭村圍繞瀘定縣委總體工作思路,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開展環境衛生整治,逐步改善全村生產生活環境,提升人居品質,建起一座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
家家戶戶“富”起來
杵坭村陽光充足,日照時間長,特有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讓這里的紅櫻桃不僅味甜,而且營養價值高,素有“開春第一果”之稱,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近年,改革的春風吹進了杵坭村,瀘定縣委、政府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從調整產業結構著手,大力發展杵坭村櫻桃、桃子等種植,并加大扶持力度,送樹苗、送化肥、送技術,提高農民收入。
“5月摘櫻桃,6月賣桃子、李子,大半年時間就忙完了。”杵坭村果農山翠芳滿臉是笑地說,去年,她家種了2畝多水果,但是僅在櫻桃種植上就收益1萬余元。“今年由于施肥、嫁接等管理到位,長勢比往年好,豐收在望。”山翠芳說,這得感謝鄉、村黨支部,為我們培訓技術,并請來技術人員現場指導,讓村民們受益匪淺。
目前,杵坭村共有200畝櫻桃,年產10萬斤,保守收入也在60萬元。通過水果種植,家家戶戶的腰包都“鼓”了起來。
村容村貌“美”起來
“外墻刷白,再加上彩色線條,貼上瓷磚,房屋漂亮了,村里環境也干凈整潔了,城鄉風貌改造讓村子變了樣。”村里開展風貌之后,村民袁桂瓊重新給房屋吊頂,貼上瓷片,讓自家房屋里外都更加漂亮了。
近年來,杵坭村重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按照突出重點,解決熱點,突破難點,打造亮點的思路,注重村組機耕道、入戶硬化路、垃圾集中處理池的建設,已建成通村公路1.5公里,機耕道3公里,農灌堰4.5千米以及2處垃圾處理站。同時,全村130余戶實施了房屋的“風貌改造”及“三改一建”項目工程,使該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通過種植水果,我們的口袋漸漸鼓起來,居住的環境也越來越好,和城里人沒啥區別。”杵坭村村委會主任雷元松提及杵坭村的情況,就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鄉村旅游“興”起來
近幾年來,瀘定縣實施旅游全域化,大力發展鄉村旅游。2011年5月,該縣結合杵坭鄉被中國果蔬產業品牌論壇組委會評為“中國紅櫻桃之鄉”,在杵坭鄉舉辦了首屆紅櫻桃節,杵坭村以此為契機,搶抓機遇,鄉村旅游發展迅速,村民從中嘗到了甜頭。
“我家的農家樂從2011年開張以來,每年的收入都在逐步增加,去年差不多有6萬余元。”村民李健瓊高興地說,2011年,原本依靠打工和賣菜來維持生計的李健瓊,在政府的幫助下開辦了“羊兒槽”農家樂。剛開始,農家樂中設施很簡陋,院壩很小,只有一個小的涼亭,沒有電視,就更別說是網絡了,游客來了除了采摘點水果、蔬菜外,沒有其他活動,而且每次只能接待60余人,年收入只有2萬多元。之后,李健瓊投資近40萬元,擴建了院壩,修建了涼亭、花壇、棋牌室,并將磚地全面更換成了防滑的地板磚,將廁所改成了下水道廁所,提高了接待能力。 “現在游客不僅可以采摘各種水果蔬菜,還能打牌、下棋、跳舞。為了追趕潮流,我們還安裝了無線網絡和POS收款機。下一步,我們還準備修建住宿樓,希望從更多方面留住客人、吸引客人。”李健瓊對未來農家樂的發展充滿信心。
隨著杵坭村農家樂的蓬勃發展,每年吸引慕名而來的游客上萬人。為進一步提高鄉村旅游接待水平,杵坭鄉積極引導轄區內農家樂改造升級。“今年我鄉將成立全鄉鄉村旅游協會,著重籌備好第四屆紅櫻桃節,打造櫻桃產業文化園,開發櫻桃產品。”杵坭鄉黨委書記高健介紹,目前,杵坭村有7家農家樂正在不同程度改造升級。